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梁栋贤
艺术现场
■以欧洲和北美一线的艺术家为主体的艺术家阵营
■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动态影像、装置、声音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媒介形式
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展览当然都是要来看的,不过,现在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却与众不同:这个展览的主题偏偏是“The unseen”,
unseen翻译成中文正是看不见的、未看见的意思。
而这个汇集国内外一线艺术家“看不见”的展览,目前正在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以及正佳广场展出。让我们用我们的心思意念来解读这个你心目中的“见所未见”!
“见所未见”更重思想内涵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The
unseen”,中文翻译成“见所未见”,让很多人印象深,虽然主题为“未见”,但它所强调却并非未见本身,而是背后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对传统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和思想二者往往是合而为一的,但“见所未见”却突出思想的方面,让观众对审美欣赏中被其所遮蔽的视觉观看和被其所彰显的思想理解都有了深入的思考。
从某种层面来看,“见所未见”更像是一个实验和搜集数据的过程,充分挖掘作品在视觉乃至于视觉之外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由展览中的视觉图像创作和传播理论文字所无法呈现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理论的抽象性。
汇集国内外一线艺术家
“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是国内最大的艺术盛事之一。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分为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及论坛计划四大部分,现在呈现的“见所未见”正是主题展部分。
在广东美术馆内,大多数展览都只是动用2个展厅,而这次的三年展则动用了广东美术馆的展厅,甚至在广州大剧院及正佳广场也还有分展场。本次主题展汇聚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75组中外艺术家的实践和创作成果,其中有30多位来自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的一线优秀艺术家,如20世纪最为著名的先锋派大师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2010年度英国特纳奖获得者苏珊·菲利普斯等。如此大规模以欧洲和北美一线的艺术家为主体的艺术家阵营,在广东美术馆的三年展中是第一次,在国内的三、双年展中也应该是重头戏。
展品形式让你意想不到
本次展览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动态影像、装置、声音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媒介形式,围绕“未见之物、未见之事、未见之信、未见之城、未见之变”五个关键词来呈现“见所未见”的主题。
这里有显而易见的作品:乔纳森·斯琪佩尔的作品《慢动作撞车》是现场最显眼的展品之一,两辆汽车明明是可见的庞然大物,然而它演绎的偏偏是人类难以感知的“慢”,两辆汽车以每小时1毫米这样的缓慢速度前进,到展览结束的时候,将呈现出撞车的景象。这里也有让你“一头雾水”的作品: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童音智的装置作品《倾斜》是一个烟雾缭绕的空间,在这个装置中,所有参观者都脱鞋而行,扬声器发出不同的固定声波,而微妙倾斜的地板与墙上画下的精细铅笔线都反映了声波测量的数值,这件作品可以看成是对声音的翻译,也是对特点空间的声学式回应,在探索空间时,随着地板高度的细微变化,声音时隐时现,而铅笔细线也似乎随着身体律动在空间中漂浮。
广州大剧院则是除广东美术馆外的第一场馆,两个场馆的结合正是跨艺术学科的有力体现。展览中将空间艺术与时空艺术、视觉艺术与视听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与穿插。而选择正佳广场则是出于对公众参与审美形式的实验。正佳广场作为既定的公共空间,由于它的介入,使得艺术品观看的过程以公众的需要和期待为中心展开。
◆我摸到了上帝的声音
作者:沈少民
这是飞船神舟的运载火箭分离出来的四块残片,印上了大片对普通人来说不知其意的盲文,而平时大家认为不可见的盲人偏偏可以解读其中的信息———它选自《圣经》的最后一卷《启示录》,预告了那个未知的末日世界。
◆慢动作撞车
作者:乔纳森·斯琪佩尔
人的视觉有太多的局限,太快的看不清楚,太慢的也无法感知,这两辆车以每小时一毫米的速度缓慢前进,撞车事件也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发生。
◆抽象编织
作者:咸京我
在相对封闭的朝鲜,很多我们所熟知的新闻当地并不知道,而这些抽象编织正是将这些大家都熟知的事件以莫斯密码的方式通过朝鲜刺绣的形式编织而成。(见题图)
◆东经109.88°,北纬31.09°
作者:庄辉
东经109.88°,北纬31.09°是三峡工程所在,作者早在三峡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前就在三峡开始了一个漫长的艺术计划,他分别在三斗峡、巫峡江岸和瞿塘峡入口处的白帝城四周用探铲在地标打出了100多个孔洞,并摄影记录,到2007年4月,当三峡工程完成时,这些空洞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未见。作品记录了三峡工程给生态和人文带来的各种影响。
展览备忘
见所未见——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
总策展人:罗一平
主题展策展人:乔纳森·沃金斯、姜节泓
时间:9月28日-12月16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展厅、广州大剧院及正佳广场
梁栋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