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X年展的“生态责任”(多图)《雅昌艺术网》 




隋建国作品

  X年展与博览会的生态关系

  展览和收藏其实是一条艺术创造和市场消费的生态链,和两者相对应的两种艺术形式分别是X年展和博览会。我们反过来去看看西方最为成功的X年展,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X年展和博览会的相得益彰,那在中国,艺博会和X年展之间的链接是否是接通的呢?

  “中国最早的X年展制度是为了超越画廊所创造的艺博会体系,要打破画廊和比较僵硬的美术馆系统”隋建国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在中国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在还没有出现画廊系统的时候,就有了X年展”。中国X年展的发展应该是走在了艺博会的前面,但艺博会后来居上,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导向,再加上艺博会越来越学术的策展,而X年展则一直停留在对作品意识形态以及策展人的讨论上,这就造成了中国X年展和艺博会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状况。

  对于X年展和艺博会的博弈,广州艺术家黄小鹏对雅昌艺术网说了自己的理解,以威尼斯双年展和巴塞尔博览会来看,集中在欧洲的六月份,给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画廊商等都提供了集合的机会,在两大双年展和博览会之间的虽然存在着博弈,但是这种博弈却是在资本操作和收藏系统上是有利的,这种争奇斗艳、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欧洲艺术生态良性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黄小鹏坦言,在中国香港,有着最优秀的艺博会,但是却没有能够与之相对应的X年展;在北京更是如此,北京双年展和艺术北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上海的经济运作是比较成功的,是在中国范围内,唯一一个城市中,两者可以共存的。

  在广州经济和艺术氛围都比较好的情况下,却没有形成两者的博弈,这点引起了隋建国的注意。记者随后采访了广州某家画廊的负责人,对于广州艺博会和广州三年展的落差,他解释到,这和广州的画廊业有着极大的关联,广州的画廊业第一是发展比较晚,第二是割据的现象比较严重。一盘散沙的状况,更无从谈起广州艺博会了。

  另一方面,记者特地走访了广州的私下交易状况,艺术家和买家之间的私下交易状况非常频繁,在记者采访的买家中,他们经常的做法是在画廊看好价格,之后再去找艺术家买,这样双方都剩下了税的问题;第二,广州专职收藏当代艺术的人比较少,相对应的,广州收藏近现代书画和家具杂项的人是最多的。而在广州,则拥有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广州美院,以及当代艺术馆中的佼佼者——广东美术馆,尤其是从广州首届双年展开始,就奠定了广州作为当代艺术展示和创造的优势所在,广东美术馆更是承办了多项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大展,广州三年展的成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国际艺术家到这里进行展览。上述的种种情况均是广州三年展何以优越于艺博会的原因所在。

  相较于X年展,艺博会的侵略性更强,这也使得它有先天的优势。首先它是由资本主导,所以场所和资金就更充足,其次,它的目的就是创造经济价值,另外艺博会借艺术资源整合的口号可以给大多数人带来直接的利益回报,又能呼应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号召,所以举办艺博会成了皆大欢喜的幸事。而X年展也有着自己的优势,首先是在学术氛围上,它是由专业的策展人进行方案的策划到艺术家作品挑选,所以在学术性上,它当属是第一。其次,在对于城市的宣传上,X年展往往是以城市的口号在做,艺术家不仅仅是本土的艺术家,反而较多的是客场作战,能够给城市带来强有力的宣传。

  对于中国这两种体制的博弈,有媒体分析认为,两者之间的博弈已经开始,尤其会出现倒挂的情况,艺博会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X年展的商业气息加剧。至于两者之间的如何去协调,我们也可以借鉴欧洲的体系,如台北诚品画廊执行总监赵俐的感叹:参访了威尼斯双年展之后的隔周转到瑞士博览会发现,威尼斯各个国家馆的艺术家的作品在此即刻标价上市,不得不佩服欧洲整个艺术体系从学院、画廊、博览会、基金会一路到拍卖会的成熟。

  西方X年展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引进的体制,从它在中国的发展来看,其实是符合了多数艺术家的需求,经过改良之后的中国特色的X年展在未来应该要承担着更多当代艺术的责任,同时,更要在中国的艺术生态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但是正如殷双喜老师而言,我们在对于X年展的研究上还欠缺许多,比如需要研究X年展组织机构与展览投资者的关系?X年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关系?X年展如何在不同的文化权力与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协调与妥协?寻求展览实施的可能性? X年展在展览经济运作上是否需要进一步企业化、透明化并接受社会监督?这些都成为发展中的中国X年展制度无法回避的问题。

共5条 共5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