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X年展的“生态责任”(多图)《雅昌艺术网》 


约翰•凯奇《4分33秒》


凯特·派特森《月光奏鸣曲》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正佳广场计划”成为本次广州三年展的“艺术寻宝”活动。以40万平方米的商场变身艺术家的公共展示空间,每天将与50万人流相对。通过这样的尝试,“正佳广场计划”希望为艺术家与公众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开放平台,在商业与文化的空间转换中,探寻现代艺术与城市生活的距离,探索商业与艺术融合的最佳方式。

  参与本次的计划包括郑国谷、汪建伟、黎薇、Guest小组、螺旋桨小组等18位海内外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他们为正佳广场这个综合性的体验式消费空间,进行一系列全新创作,最终14件作品不加标签说明,直接呈现于正佳广场中,让艺术从美术馆走向公共领域,与普罗大众的生活产生最直接、最自然的对话。

  在艺术品共存的空间中,正佳广场不仅止于购物体验式消费空间,还化身为一个有趣的存在。逛街、看艺术品,似乎为消费者延伸出更多体验式互动。在文化建设与产业升级的战略的催生下,诞生的是“正佳时间”。正如本次活动的标志物-“时间沙漏”所体现的那样,它展现的是艺术与商业循环往复、相互影响、不断再生的活力,由此“正佳时间”的指针在文化与商业处汇聚,成为商业介入艺术及文化的新起点与新纪元。

  本届三年展另一特点体现在广州大剧院,这里呈现的艺术作品主要以声音为主。经典的《4分33秒》由杜韵进行了重新上演,约翰•凯奇是一位很棒的艺术家,不论在音乐还是艺术上。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他接触并接受了佛教禅宗思想。他在北卡罗来纳的黑山学院听到了日本人铃木大拙关于佛教和禅学的讲课,深受其影响,很快成为禅宗的追随者。他开始把禅学思想运用在对作曲的新尝试中。“禅”的思想是凯奇许多音乐思想和实践的基础。据报道《4分33秒》(首演于1952年),该作品为任何种类的乐器以及任何数量的演奏员而作,共三个乐章,总长度4分33秒,乐谱上没有任何音符,唯一标明的要求就是“Tacet”(沉默)。乐队在演出开始前会进行调音,并且在演奏过程中会在凯奇规定的三个乐章每段结束时翻页乐谱。

  观众在现场还能亲耳听到从月球回来地球的音乐。由英国著名艺术家凯特·派特森制作的作品《地球-月亮-地球》把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乐谱转译成莫尔斯码编码,并通过无线电波向月球发送,再接收经月球反射的电波。由于月球表面不平整,信号收发和反射的过程产生的错码,以空白替代,就像被月球吸收掉一样,让现场观众体验了一场《月光奏鸣曲》与原来的曲目有着不同的韵味。共5条 共5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