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 到广东美术馆睇街坊“发明”《南方都市报》 


广东美术馆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来自俄罗斯的艺术家在他的展位前。南都记者邹卫 实习生 黄宇飞 摄

  南都讯 记者李晓瑛 “收钱桶”、“健身杠铃”、“淋水桶”……这么“俗”的私人物品,也能放进广东美术馆?是的。作为该馆今年最重要的展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已经正式亮相。这些物品,全部都是广州街坊的“发明”,被一位俄罗斯艺术家一一集纳。

  本次主题展名曰“见所未见”。参展艺术家来自24个国家或地区,共75位。当中不乏“大腕”,如20世纪最著名的先锋派大师、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等。参展作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动态影像、装置、声音等多种艺术媒介形式。

  广州三年展,曾给不少观众留下“太学术”、“晦涩难懂”的印象。本届展览也不乏类似的内容,却特别增加了广州元素和通俗元素。来自俄罗斯的艺术家维拉底莫,给观众带来的《后民俗档案(广州篇)》,就是这样的作品。

  展厅中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伸着“花洒鼻”的水桶。这是什么?是海珠菜农曾正华组装的淋水桶。艺术家曾经追问他,为什么要两个桶一起浇水?他说,田地很大,两个桶一起淋水,一次性可以浇两片小田,节约时间。

  还有越秀区某鱼档老板设计的“收钱桶”,江南西张叔自制的健身杠铃……在维拉底莫描述下,看似简单的物品其实都凝聚了丰富的民间智慧,普通街坊都可以是发明家。

  本届三年展,还晒出了一套由英法联军随军记者于1860年在广州拍的照片。“这些广州旧街景,现在基本上已经找不到了,因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太快了,是革命性的,造成中国文化缺乏延续性。”策展人姜节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