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见所未见的视觉感知《雅昌艺术网》 

  导言: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之一姜节泓先生在展览现场向雅昌艺术网记者介绍了本次三年展的规模和阵容,并且导览了部分艺术作品。据悉本次主题展的参展艺术家来自24个国家或地区,共75名/组,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如20世纪最为著名的先锋派大师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2010年度英国特纳奖获得者苏珊•菲利普斯等。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动态影像、装置、声音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媒介形式。这一系列作品将以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进行演绎,以此来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没顶公司《无题》系列(注:前方作品为刘韡大型装置作品《仅仅是个错误》)

  策展人姜节泓介绍占据广东美术馆正门进入中央大厅墙面上挂着的作品是没顶公司《无题》系列。没顶公司是中国艺术家徐震在2009年创建于上海的“文化”制作公司。徐震转变了自己的身份性质来建立一种不同的艺术家自我表征方式。自2010年以来的“真像”系列中,艺术家都以图像的形式来回应一些取自哲学、政治论述语境中的主张。比如,在本次展览中的作品便针对了福柯在1975年的系列讲座“必须保卫社会”中所指出的—“市民并不关心疯子,而是关心作用于疯子的权力”。“真像”这个系列,表面上看似可以探讨艺术与哲学对话中的主动性和自信力的问题,而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暗合了“没顶式”的表征方式。

    该系列很难用一种常用的当代艺术的“媒介”或“科目”来界定它—装置、雕塑、摄影还是行为?其中所创作的装置原作在留下摄影记录之后被销毁,而只在展览现场以照片的形式呈现。于是,原作的视觉文献成为了原作的替身,甚至可以说,原作的摄影再现随着原作的不复存在进而成为了原作本身。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似乎还可以继续地就这个系列作品来重新探讨关于“真迹”的问题,或者说,一种多元的“真迹”呈现问题。在“真像”系列中,艺术的“原作”或“真迹”,更准确地说,其“第一形式”已然不再实存—就像徐震的艺术家个体作为作品的第一创作者被“没顶”重新表述一样。在此,我们未见的不仅仅是一组隐身的艺术作品,还有那个缺席的艺术家。


英国著名观念艺术家迈克尔•克莱格•马丁巅峰作品《一棵橡树》

  跟随策展人姜杰泓继续走进展厅,展墙上悬空高挂的是一只装满了水的玻璃杯。但姜节泓介绍,这件作品叫《一棵橡树》,是英国艺术家迈克尔·克莱格·马丁的作品,我们费劲周折才将这件作品从国外的艺术机构借来参加本次广州三年展。这位艺术家从内心将杯子中的水变成一棵已经完全长大了的橡树,同时并不改变杯子里的水。艺术家认为它不是一个象征,而是他将一杯水从物质上转化成了一棵橡树。

  有人认为橡树只存在于艺术家的思想里。但是艺术家却否定,他认为这棵橡树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存在,只是它的形式是一杯水。正如同这杯水曾经实实在在是一杯水一样。去构思橡树的种类或者去想象一棵橡树的形状并不是能够让水变成橡树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十分细微的,同时也是不可思议的。这在当时也一件非常有意思的观念作品。


陈界仁《幸福大厦I》

  姜节泓在走到一间影像厅前,停下脚步介绍来自中国台湾艺术家陈界仁拍摄的新作品《幸福大厦I》,在拍摄之前陈界仁先邀请不同身份背景、但都无固定工作的年轻朋友,以诗或散文写下对其个人生命史的片段感想,之后再以虚构的叙事形式,将这些案例串连成映射当代被原子化后的个体处境。

     影片以一栋出租公寓为场景,在公寓即将被拆除改建前,居住着失业者、已无任何家人的年轻女子、父亲因长期失业而自杀的女同志、父母离异后离家的女声音艺术家等人,陆续准备搬离这栋公寓;而公寓外,因长期抗议“派遣法”以致疲惫不堪的单身女性、在电脑回收场从事拆卸工作的年轻女工、长期参与“静默站立行动”的残障小剧场演员、因不满学校教育而于退学后从事“乐生疗养院史”资料整理的女生,以及前来协助单身老人们搬家的年轻社会运动者。这些原本互不相识的个体,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那栋公寓的中庭 ……

  陈界仁延续其一贯的影片制作方式,将来自不同背景的诸众,借由集体搭建场景的工作过程,将拍片现场转换成被原子化后的不同个体可以相互认识的临时社群与场域,并共同合作完成这部诗学辩证式的影片。共3条 共3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