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作为一种特殊载体,真实直观地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历程、百姓生活变迁、人事风云激荡、城乡风貌更新,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通过老照片,可以穿越时空隧道,解读历史事件,感受生活变化,领略百年风情。在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见所未见”主题展中,就展出了出自1860年意大利摄影师菲利斯·比亚图的镜头下的广州古城摄影组照,这很可能是现存最早的广州老照片,以往就珍藏于英国伯明翰图书馆,就算是老广州人对它也是“见所未见”。
这组未曾见过的广州景象,非常受广州人的欢迎。小程母子早早来到展厅,叙旧怀古沉浸在往事云烟中,小程告诉我们“老人家最喜欢看那些旧相片了”。黄伯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州”,自小就在西关长大,看到这些熟悉的景象感觉格外亲切,他说回家后要把子孙也叫过来:“起码应该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这座城市当年的模样。”
老人家沉浸在故地“温馨往事的美好回忆中”。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新生代就从老照片中看到了对历史的反思。Rochelle是一位80后,“看到1860年从未见过、难以想象的广州,想到现在的广州,总觉得自己失去了些什么,总觉得广州失去了些什么。”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就这样将广州的老建筑淹没在历史中,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冲突已经确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路在何方?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口气看完,彷如时光流转,回到那个我还没出生的年代,那个别样的广州。里面的很多建筑和人物都已不在,否则如能相见,会是如何的恍如隔世啊!”
宁小玮看完照片感慨连连,“心里不知怎的突然很是感动,可能是人成熟了变得爱怀旧。但不管怎样,既然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过去的历史却总要去了解的。也许,这就叫传承吧?可惜,现在的广州已经拆得快没了回忆……”
小玮的话语中充满着眷念。
观众 门豆 在微博上如此说道:“2012年9月29日,我第一次看到1860年的广州
,正确来讲应该是1860年的惠福西路包括光塔路一带,才发觉历史其实就好似一个洋葱,越往里面剥开,眼泪就越来越多,当整个洋葱都剥开成一瓣一瓣时,眼泪就流干了。剩下的只有对历史的反思。旧广州美吗?美,但也很丑。新广州美吗?美,而且很丑。”虽然照片中的普通民众都衣衫褴褛、那些建筑看起来也是残旧破烂,却依然可以看出富有个性的城市气质;但如今的广州,越来越大,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群群打扮时髦的现代人: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也越来也泯灭了个性,科技、工业,将城市的面容也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物。“这些现代的建筑跟世界上的其他城市有什么区别?”很多老广州人都惊叹变化太快,几乎不认识这座城市了。广州城几千年来的沧桑变迁和文化历史,积淀了众多的历史文脉,形成了气质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城市记忆,可是这些记忆就真的只能存在人们深深的脑海里么?
当人们匆匆地走过每一天的时候,城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日千里的城市里,时间悄悄地留下它走过的痕迹,为人们留下成长的佐证,点点滴滴仍在心头,每个地方是这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不妨来“见所未见”的展厅,重拾稍有发黄的旧照片,一起钻进时间隧道,回到旧日熟悉的地方。不要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要忽略了你脚下的土地,这些老照片,可以让你在怀旧中思考。
广东美术馆 新闻与影像部
文/陈文哲
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