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介绍:

黄然 (中国)
黄然,198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西昌市,2004年在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了艺术学士学位,2007年在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和英国伦敦。
黄然目前的创作以带有强烈观念性的录像为主,但他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希望努力推进自己的创作语言,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模糊而又复杂的印象。从道德的概念出发,他通过强烈的视觉语言讨论政治、文化等诸多问题,但这种讨论多数是观念性的,不涉及具体现象。对丑恶的认知和厌恶让人质疑自身、质疑标准和价值体系,而并置排列和自相矛盾又让人在徘徊中走向某种极限,黄然希望在他的作品里制造一种隐藏在图像表象后面的观念模糊状态。2009年,黄然得到欧洲媒体艺术家进驻计划(EMARE)、欧盟文化部以及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共同支持,在英国和德国完成了艺术家进驻项目。
作品介绍:

对盲目疼痛的集体信仰,丝网版画,2012

对机会的无限需求,装置,420×420×210cm,2012

愉悦悲剧,影像截图,2012
在一个抛光的金属电网背后,有一台机器漫不经心地吐着泡泡。大部分泡泡碰到电网后便随着触碰电网之后火花和声响破裂而无影无踪,只有那些幸运者才能穿越电网——到达空间的另一边,继续向高处飘扬。
对于黄然的新作《对机会的无限要求》,与其说是一幕浪漫的悲剧,还不如说是一场残酷的欢庆。泡泡本身没有颜色,而只有在光线下面才变得五彩斑斓,看似无忧无虑,却稍纵即逝,它们究竟是在一个愉悦的或是悲情的精神世界里?而电网,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警示,与泡泡之间饱满地形成了一个有关机缘巧合的空间,其中弥漫着“对机会本身天生的敬畏感及其滋养出来的一种爱”——危、机并存,生、死之间。所有泡泡的成功出逃不在于时间上的先后秩序,也并非是一次次叠加式的努力;而它们在空中的轻盈与亮丽,从视觉上完全掩盖了自己智力上的惰性和无能,一个个飞蛾投火般地撞向电网。在图像背后,作品透露着的一种本质上的揶揄——如艺术家所述,“欲望和美学质量被其自身极力否定的固有不安全感所保护着。工业化程式化的材料间的矛盾关系在一个极端可疑的浪漫主义及表现主义色彩下,为我们提供了某种经验(而非理解),并以此来挑战我们道德美学甚至语言的边缘。”
关于生死和命运的思考被深深掩藏在这节日般的气氛当中。死亡,这样一个何等沉重苦涩的问题被包裹在这些轻灵甜美的泡泡里面。它们一旦受造便别无选择,匆匆随风而去,不得在空中停顿片刻,慷慨赴死。其实,在它们的旅行中,不管发生在电网哪一边,路过的风景有长有短,死亡是必然的终点。面对永恒,这些泡泡如同我们人类肉体几十年的生命一样,似乎都在极短极轻的须臾之间换取快感。它们好似拥有自由,却只能将眼光投向每一个可见的机会和目标,同周围其他的赴难者一道,将难以泯灭的无助和恐惧索性装扮成对死亡无奈的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