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蒂·帕特森(英国) 

艺术家介绍:

凯蒂·帕特森(英国)

    凯蒂•帕特森(Katie PATERSON),1981年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2000年在爱丁堡艺术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在UCL的斯莱德美术学院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她凭借作品《给冰川的电话》在英国艺术界一鸣惊人。

    消融的冰川在电话的一端低诉;照片里一粒沙重回沙漠的怀抱;卡片白纸黑字地宣布了一颗星的死亡;上下起伏的琴键是月亮弹奏的《月光奏鸣曲》……在创作中,帕特森拿捏玩味的是“距离”和“想象”。她说:“有些东西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眼前的事物却让我们看见了它的存在。”距离让她想象远方的景致。当她将距离置入艺术作品中时,观众也就能够通过与作品互动,与她一起进行想象。在帕特森的作品中,“远方”上关天文,下关地理——超新星、地球自转、冰川、地对月无线电传收、光波、雷暴、撒哈拉沙漠等等……这些都在她的作品中获得了充满诗意的呈现,让人想到“生与死” “人与自然” “生态与科技”等问题。在帕特森充满浪漫和诗意的作品背后是严谨的科学调研与实验。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她常常与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以最权威、最科学的方式确保作品在执行过程中的精准与合理。

    个展:2012鹿腿画廊,伦敦 /2012焦点,福特·沃斯现代艺术博物馆 /2011朴敬美美术馆,韩国首尔 /2008邂逅:凯蒂·佩特森,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 /群展:2012标记时间,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 /2011曝光:马特·基风、凯蒂·佩特森、希瑟·拉思姆森,芝加哥艺术学院 /2011太空·梦,维也纳艺术之家 /2009生命形式,邦尼尔美术馆,斯德哥尔摩 /2009通用密码,多伦多电站美术馆 /2009变现代:泰特三年展2009,泰特美术馆,伦敦。

作品介绍:

    作为贝多芬最享誉盛名的作品之一,《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在1801年完成的初稿上原本题有“幻想般的奏鸣曲”的字样。后来所得的《月光奏鸣曲》之名则来自于一位德国乐评家和诗人在贝多芬死后对于该曲第一乐章的描述——“犹如在月光闪烁的琉森湖面”。在十九世纪中叶,又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贝多芬偶遇一位失明女孩,叹其忧怨命运,月光如泻,灵感有约而至,即兴弹奏,一蹴而就。

    地球-月球-地球,或称“月亮反弹”,是指从地球向月球用摩丝密码发送信息,以月球表面作为接收卫星再反传回地球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两个主要难度。其一,月球离地球大约二十五万英里,会产生时间上的滞后,以至地球返回月球的信号在5.4秒后才被接收。其二,月球不平整的表面反射功能相对较差,造成回程中的信息流失。

    帕特森通过根据地球-月球-地球信息传输系统,把《月光奏鸣曲》转换为摩丝密码发向月球。接收到的信息残片变成了一个新的乐章,而其中有缺失的部分就形成了停顿或休止。这段被“自然改编”的音乐由钢琴师在广州大剧院演奏,并灌制成为塑胶唱片。这首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变奏听起来别有新意,像是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向着那个流传了两百多年的故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