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亚尼塔·斯音(印度) 

艺术家介绍:

戴亚尼塔·斯音(印度)

    戴亚尼塔•斯音(Dayanita SINGH),1961年出生于印度新德里,在位于阿默特巴德的国家设计学院学习过视觉传达,之后在纽约的国际摄影中心学习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她是多家国际著名报纸的签约摄影记者,现在印度的新德里工作和生活。

    戴亚尼塔•斯音的创作表现出她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好奇之心,其内容多取材于她的个人经历及生活的城市。斯音出生于印度中产阶级家庭,在年幼时,她的父母常常鼓励她要坚持自由和快乐,不要屈从于男权,也不坚持让她嫁人。父母的态度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她的创作是以拍摄细腻的印度中产阶级黑白肖像照开始的,通过这些照片,她向观众呈现出这一阶层的丰富情感和精神面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成为专业的摄影记者,与多家国际性的杂志和媒体签约,如纽约的《时代》杂志。在这期间,她逐渐形成了纪实摄影和人像摄影的风格,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居住在圣城的底层人民和更为广阔的印度日常生活,扩大了创作的题材。1999年,斯音游历了印度果阿地区,得到了重要的启发,开始拍摄没有人在其中的照片。在此之前,她觉得自己“无法想象要去拍摄没有人在其中的照片”。戴亚尼塔•斯音是摄影师,同时也是著书人,她用照片来叙事,至今已经出版了10本书。她的书具有“影像小说”的特征,常常是摄影、写作、记忆的综合体。她在照片的构图和叙事角度上独具特色,完全不需要文字就能够完美地讲述故事和表达情感。在她的书里,图像和少量的文字相得益彰,从而产生了梦幻般的叙事效果。在最近的创作中,斯音利用彩色胶片的特质和可能性来拍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照片。这些图像根本不像是现实中存在的风景,而更像是来自艺术家脑海中的想象,是梦境一般的存在。

    个展:2008寄封信,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孟买 /2005椅子,伊莎贝拉·斯图尔·加德纳博物馆,波士顿 /2003隐私,汉堡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柏林/2001我形我素,伊康画廊,英国伯明翰/群展:2011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1巴黎、新德里、孟买,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 /2009印度高速公路,伦敦蛇形画廊和奥斯陆阿斯图博物馆/2008第七届欧洲现代艺术双年展,意大利博尔扎诺 /2008第七届光州双年展 /2003无家可归,现代艺术陈列馆,慕尼黑。

   

作品介绍:

    戴亚尼塔·斯音于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在国际艺术圈中脱颖而出。她早期的黑白作品起源于对边缘化新闻图片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妓女的图片——这些作品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印度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喜欢将这些作品张贴在自己舒适的家中。这些图片并不色情,而是一种超然的类似于自然历史,表达对人类的同情。艺术家随后将类似的关注投向了特殊情境下的个人生活,从瓦拉纳西静修所中女孩到莫纳 ——一个在墓穴中走完了其“不可接触”的一生的太监。

    斯音晚期的照片中关于人的主题逐渐减少,我们可以看到空空如也的室内或者风景,然而这些图片又总是萦绕着一些“未出场的出场”,情景中总是留有已经离开的人的痕迹。叙述因此变得模糊,留给观众去想象我们所看见的被摄像机捕捉的环境中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如何能够再次开始。作品所呈现的整体情绪是忧郁而失落的。斯音这次展出的作品《爱的房屋》取材于泰姬陵。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为妻子建造的美丽宏伟的白色陵墓。每一张图片——按照艺术家的说法:“其含义是难以理解的,有一些历史的含义,以及一些个人的或者特殊的含义”——这种关于缺席的感人作品,让人心更为向往。

序曲- 爱的小屋10,摄影,60×60cm,2010

黑暗之中- 爱的小屋132,摄影,60×60cm,2010

黑暗之中- 爱的小屋144,摄影,60×60cm,2010

黑暗之中- 爱的小屋146,摄影,60×60cm,2010

梦幻别墅20,摄影,100×100cm,2010

接近1,摄影,25×25cm,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