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介绍:

隋建国(中国)
隋建国,1956年生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现居住于北京,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作品介绍:

一立方米的黑暗,钢板焊接,103.2×103.2×103.2cm,2012

《一立方米的黑暗》的制作过程

被限制的运动,金属、电气机械,250×250×800cm,2011

有限运动,金属、电气机械,250×600×600cm,2010

运动的张力,钢结构、钢管、钢球,2009
隋建国曾经做过一件叫做《被限制的行动》的作品,那是一只看不到的铁球在一个两米五宽高八米长的铁箱子里来回撞击。在这样一个“未见”的发展脉络当中,《一立方米的绝对黑暗》,是一次更为极端的推进。如果说前者只能让观众通过巨大声响和震动来想象那个“未见”之物的话,那么后者把这种仅有的感知提示也撤走了,更加纯粹地叙述着那个“未见”。尽管科学家们告诉我们,“绝对黑暗”
的说法在量子物理的理解上显得不够严密,但是,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绝对”二字为作品增加一种戏剧性。
这里的“未见”有两层含义。一、十六毫米的钢板夸张地阻挡了我们对起内部空间的任何感知,导致我们视觉的绝望。但与此同时,奇怪的是,这种“绝对”阻隔恰恰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我们的好奇心。这个立方体就在眼前,而我们做出的所有努力只可能把我们感知和那个神秘内部空间的距离缩小为十六毫米。于是,我们的好奇心很可能自觉地转换为一种“敬畏”,甚至一种“恐惧”:在那个近在咫尺的“深处”究竟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现实”?而且,那个被禁锢的“现实”可能永远不得而知,永远被那六面十六毫米钢板牢牢地封锁其中。二、即使我们得以穿越这个十六毫米的距离,进入了那个立方米空间,那个黑暗依然叫我们的视觉感知无效,依然“未见”,更准确地说,“未知”,更大地讽刺和批评了我们人类感知的有限性和暂时性。面对“黑暗”,及其潜藏的力量,面对这个无从可知的对象,我们惊惶失措。
正如艺术家自己所说:“相对于黑暗是无边无沿的海,光所能照到之处只是一个个孤岛。”然而,我们究竟看见“黑暗”了吗?“
我们在黑暗中会丧失视觉能力,但我们可以感知黑暗的存在本身。”现在,一块有形状的黑暗被结结实实地捕捉在这个铁立方里,它无处逃遁,却也无从探究。在这个铁立方面前,我们对其内在的视觉感知可能趋向于零,与此同时,我们的想像却被牵引到了另一个无限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