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介绍:
王郁洋(中国)
王郁洋,1979年生于哈尔滨, 2004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2008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王郁洋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在看得到的虚假和看不到的真实之间探索。他的思想是广阔自由并且深刻的,从宏大到细微,从宇宙到自我本身,每次都能给观众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角度。他并不满足于对作品的单一呈现,他需要的是观众延续他的思考。他采用装置的形式来表达二维空间的抽象想法,以此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观众和艺术家以及作品之间产生互动,艺术家提出的质疑观点由点扩散到面,以引起社会的集体反思,这是他作品的意义所在。
作品介绍:
隐形雕塑,雕塑装置,2010
隐形雕塑—生命,雕塑装置,60×50×45cm,2010
隐形雕塑—太空之鸟,雕塑装置,30×30×90cm,2010
隐形雕塑—新生,雕塑装置,30×35×120cm,2010
隐形雕塑—无穷柱,雕塑装置,30×30×90cm,2010
隐形雕塑—沉睡的缪斯,雕塑装置,45×45×50cm,2010
隐形雕塑—沉默的桌子,雕塑装置,50×25×15cm,2010
尘归尘,影像,2008
王郁洋常常用科学来做艺术。
录像作品《尘归尘》好似在为我们展示一个浩瀚的宇宙,繁星缭绕。其实,那些只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尘埃。还给观众一个穿越极限,肉眼无法识别的真实。看不见的却依稀存在、看得见的却未必真实。
人类观察宇宙时的放大,和今天观察放大的尘埃,在经验上是一致的。所产生的视觉图像的相似性或模糊性引发新的认知,即微观与宏观的互换。这似乎在证明我们就生活在微观与宏观相互转化的通道上,而我们却要将其生生分开,且进行背道而驰的探索。
在《隐形雕塑》系列中,雕塑的造型来源于雷达反射专业的科学家们,这些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在雷达反射领域是不存在的,它们被创造就是为了失去自身。而我却运用汉白玉雕凿、不锈钢敲造、金属镀金等材料和工艺将它们制作出来,并将其称为雕塑。同样赋予了它们《生命》、《无穷柱》、《沉睡的缪斯》等富有诗意的名字。
这些可以被肉眼看见并且能够欣赏的物体,却不能被用来“看”的科学精密仪器所显示,它们是空间、光线、射线、艺术与科学等概念上的一个悖论。
在我的创作过程中一直包含着一部分,就是试图寻找到一双“裸眼”来看这个世界,然而这种企图是徒劳的,我们视觉的产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见的背后是观念所引导的,而正是因为这个建构却成为我追求“裸眼”的原动力与参照。人,一直在进程中创造“未见”,是不断的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的“未见”。当见时,观念产生。当观念生时,见便出现,而这部分就是
“未见”。
广三的这两件作品相同之处都是采用了“科学的”“真实的”的办法来证明一个“虚构的”“不存在的”的认知。我并没有创造曾经没有的视觉经验,而是改变了曾经已有观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