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界仁(中国台湾) 

艺术家介绍:

陈界仁(中国台湾)

    陈界仁,1960年生于台湾桃源,是中国台湾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在中国台北工作和生活。
 
    陈界仁立足台湾,以关注“历史之外”的历史而闻名。在八十年代台湾戒严时期,他曾以游击式的行为艺术对抗戒严体制,并组织举办过一些地下展览。他生长的眷村在一个军事法庭旁边,小孩子经常能在附近的河流中看到尸体,对死亡和暴力场景的记忆依稀影响着他现在的创作。1987年之后,陈界仁暂停创作,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反思台湾历史和社会现象,直到1996年才重新投入艺术创作。1996-1999年间的“灵魂暴乱”系列作品以揭露暴力和提出批判为主题,他搜集了许多记录酷刑的老照片,通过电脑合成一张,并把自己的形象加诸其中,以此来反思酷刑、统治、观看、暴力等问题。与此前的“热”暴力图像不同,近年来他开始转向录像制作,并痴迷于慢动作影像。除了延续历史题材外,他还对现代生活中的冷暴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个展: 2010 在帝国的边界上I & II , 长征空间画廊, 北京 / 2010 在帝国的边界上——陈界仁 1996-2010 台北美术馆 台湾  /2010 在帝国的边界上II ,红猫画廊,洛杉矶 / 2008 军法局——陈界仁,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马德里 / 2007 凝结——陈界仁的五件影像作品,亚洲协会画廊, 纽约 / 群展:2011改写世界,第四届莫斯科双年展 / 2010巡回排演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  /2009外交,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 / 2007不仅可能,更是必须——全球大战时代下的乐观主义,第10届伊斯坦布尔国际双年展。

作品介绍:

幸福大厦Ⅰ,HD video、彩色 & 黑白、有声、三频道录影装置、循环放映、82 分,2012

 

    一九八四年台湾政府宣布将全面推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往后的二十几年内,相关法案陆续经由代议制的“民主”程序完成立法。这些法案不只间接造成無數家庭的破碎,对于一九八零年后出生的世代而言,更无疑是在他们还没有任何投票权或未被充分告知相关法案的意涵时,就已先被这些法案“判决”他们未来无论在工作权、居住权等基本生存权上,都将生活于不确定、缺乏基本保障和被迫处于长期焦虑的生命状态里。在拍摄《幸福大厦 I》之前,陈界仁先邀请不同身分背景,但都无固定工作的年轻朋友,以诗或散文写下对其个人生命史的片段感想,之后再以虚构的叙事形式,将这些案例串连成映射当代被原子化后的个体处境。

    影片以一栋出租公寓为场景,在公寓即将被拆除改建前,居住着失业者、已无任何家人的年轻女子、父亲因长期失业而自杀的女同志、父母离异后离家的女声音艺术家等人,陆续准备搬离这栋公寓;而公寓外,因长期抗议“派遣法”以至疲惫不堪的单身女性、在电脑回收场从事拆卸工作的年轻女工、长期参与“静默站立行动”的残障小剧场演员、因不满学校教育而于退学后从事“乐生疗养院史”资料整理的女生,以及前来协助单身老人们搬家的年轻社会运动者。这些原本互不相识的个体,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那栋公寓的中庭 ......

    陈界仁延续其一贯的影片制作方式,将来自不同背景的诸众,藉由集体搭建场景的工作过程,将拍片现场转换成被原子化后的不同个体可以相互认识的临时社群与场域,并共同合作完成这部诗学辩证式的影片。从这些在一定政治语境中被原子化的当代个体,可以在普遍意义上来反思每个人生命史及其内在状态的“未见性”。我们通过口述“听到”,或通过影像“看到”他者的经历,然而那些只是残缺的片段(甚至是假象)——不可能完整地、真实地被我们重新经验。在艺术家看来,这些残片中无可修复的“间断”恰恰是艺术发生的现场,一个可以生产新的记忆与想象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