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介绍:
菲利斯·比亚图(意大利)
1832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909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过世。摄影师。
菲利斯•比亚图(Felice BEATO,1832
-1909),英国籍意大利人,摄影史上最早拍摄东亚和战争影像的摄影师之一。他革新了摄影技法,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意大利语里面felice和beato都带有幸福的意思,所以Felice
BEATO这个名字可谓是“幸福到漏油”。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现了摄影术,1839年,摄影术被公之于众,开始逐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据说,菲利斯•比亚图在1851年买了第一个镜头,从此开始走上摄影的道路。此时,摄影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摄影者有着诸多限制。比亚图是一位敢于创新的摄影师,他成功地超越了当时的技术局限,大量使用湿火棉负片和蛋白银印法,创作出一批弥足珍贵的蛋白照片。使用湿火棉负片拍摄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曝光才能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因此,若在拍摄过程中物体或者人物发生移动,则会变成模糊的团块甚至消失不见。因此,比亚图在拍摄之前就要认真考虑画面成像的效果,有时甚至需要安排一些人物在场景中以获取理想的照片。在技术上,菲利斯•比亚图的手工上色彩色照片和全景照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带有革命性的意义。经他手工着色的风景照片色泽洵美自然,人物肖像色泽上虽然会较真实颜色浓郁,却仍是非常美观。通过拍摄几张连续的图片然后将拼接冲印形成全景图像的方式,他展现了恢弘广阔的历史场景。菲利斯•比亚图的摄影题材包括风景、风俗、战地、人像等类别。跟随英法远征军的经历给了他进行新闻纪实摄影的机会,也让他得以把第一批真实的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影像带回欧洲。比亚图和他的照片对后世的许多摄影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介绍:
广州古城摄影系列·五仙观,1860 年 4
月 摄影,火棉胶玻璃负片,银盐成像法 相片中间拿着雨伞的人是英国艺术家查尔斯·威格曼(1832—1891),他当时在《伦敦新闻画报》工作。他和 比亚图在中国密切合作,一些插图也是根据比亚图的摄影作品而创作的。
广州古城摄影系列·五仙观中的桥,1860 年 4
月 摄影,火棉胶玻璃负片,银盐成像法 这座道教寺庙又被称为“五神仙庙”,广州话叫“五仙观”,建造于1377
年。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著名的关于 广州起源的神话:五位仙人骑着五只仙羊来到城里,给人们带来了稻米及其种植技术,使人们免受饥荒灾害。 五仙观坐落在广州惠福路,就在解放中路西面。
广州古城摄影系列·夫子庙的走廊,1860 年 4
月 摄影,火棉胶玻璃负片,银盐成像法 这座寺庙是南海区书院的一部分,位于蕃坊的五仙观附近。
在欧洲,关于王朝时代的中国印象最早成型于十三世纪晚期的《马可•波罗游记》,又名 《百万》。此书于1298
年由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口述,记载了他于 1271 年到 1291
年间在中国的游历。然而,只有到了1839年摄影术的发明才使西方真正“见到”了中国。在十九世纪中叶,菲利斯•比亚图以英法远征军的随军摄影记者来到了中国。在他停留广东的几个月间,制作了大约一百张大幅(10乘12英寸)城市景象照片。这些所幸存留在私人相册里的照片成了最早的有关中国的影像。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无论从范围或从深度上,中国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毛主席所说的“不破不立”不单只是近半个世纪前文革时期的口号,它也预言了中国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修缮,而是革命,一种从根本上弃老从新的视觉经验。大楼、聚落、街道,甚至是整个城市都可以彻底转变成另一种形态,旧颜难寻。
鉴于中国如此激动人心且令人焦燥的变化,这种革命性城市化进程堪称当代摄影最具启发性最获成功的题材。而这里的一系列清王朝的文献性照片恰恰为我们展示那个不复可见的过去,领我们与比亚图和波罗同行,前往那个遥远迷人的王国,或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