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K"%> 广州三年展首页(5) > 展览 > 广州三年展 >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 <%@include file="/zhanlan/threeyear/Thefourth/23/top.html"%>
<%@include file="/zhanlan/threeyear/Thefourth/23/leftmenu.html"%>
马克尔・克雷格・马丁(爱尔兰/英国) 

艺术家介绍:

 

马克尔・克雷格・马丁(爱尔兰/英国)

    迈克尔•克莱格-马丁(Michael CRAIG-MARTIN),1941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在美国长大。1959年入读纽约Fordham University的英国文学和历史专业,并开始了绘画。1961年秋,进入耶鲁大学专修绘画。1966重返英国,成为英国观念艺术的先驱之一。1980年至今受聘于伦敦金史密斯学院。现在英国工作和生活
 
    迈克尔•克莱格-马丁的艺术创作可粗略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上世纪60、70年代和80年代至今。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在思想、内容、风格、媒介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分界。克莱格-马丁在耶鲁的五年正是美国当代艺术关键的五年。新时期的人们对艺术的本质提出了质疑,认为艺术的工艺、技巧、物质性不再是最重要的问题,艺术的观念获得了认可。于是,传统的艺术定义被打破,各种先锋性、实验性的艺术流派蓬勃发展。克莱格-马丁见证了观念艺术和极简艺术的诞生,并深受二者影响。他通过木盒子系列和《一棵橡树》等装置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相信”才是作品中坚定不移的根本。他曾在采访中坦言:“回顾过去,好像我每次试图做点东西出来时候,那东西已经存在了,我不过是在上面加上了一些改动而已。拿那个时期的巅峰之作――《一棵橡树》来说,实际上我什么也没做,但我实现了之前一连串的想法。” 克莱格-马丁很早便注意到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用具和物品,例如水桶,水杯,眼睛,熨斗等等。这些制成品(ready-made)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被看作人类的另一种语言符号,它们可以有最简单的形式但却能容纳最复杂的内容。如果说艺术家之前还在试图回答艺术的本质问题话,中后期的他则更专注于积累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符号素材库。这个素材库并不庞大,常用的不超过二十个,但却能经他搭配组合之后表现出异常丰富的视觉与意义潜势。进入80年代,他尝试着将这些素材设计成简笔画,用黑胶带把线条和轮廓在墙上贴出来。后来他引入了色彩便直接在墙上作画。有一段时期,他的作品通常是以墙面为单位,以炫目的色彩简洁的线条为标识,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建筑物、地铁站等公共空间。最近他又借助电脑技术处理这些平面设计,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体验。除了艺术创作之外,格雷-马丁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艺术教师。自1980年受聘于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至今,为这个以艺术与设计蜚声海内外的学院为英国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艺术家,包括八十年代末崛起的“年轻英国艺术家”(YBAs)群体。

    个展:2009朴敬美画廊,首尔 /2003风暴之眼,加戈西安美术馆,纽约/ 1999迈克尔・克莱格・马丁:雪茄有时就是雪茄,符腾堡美术馆,德国斯图加特/ 1994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巴黎 /1991项目画廊,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 /群展:2006第6届上海双年展 /2006年,审视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 /2005提高意识,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

骞垮窞涓夊勾灞曢椤?

第一站:2011��?9��?23日��?24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共4场,讨论5个话题,分别为:
第一��?(��?) “‘艺术的终结’—��? 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审美可能性��?
引言:黑格尔在其艺术哲学中描述了作为“理性的感性显现”的美经历了“象征型艺术”、“理想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之后抵达其“终结”,因为“思想的翅膀已经飞得更高,人们再也不会对艺术顶礼膜拜了”。黑格尔身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种种潮流此起彼伏,艺术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期,但黑格尔的命题却并没有因此失效。恰恰相反,广义上的现代艺术以总体的瓦解为内容,以感官的直接性为形式,以一种更极端的方式,印证了理性化时代的经验复杂性和破碎性,而当代艺术,则往往被视为这种复杂性和破碎性的新强度。我们的问题是:在今天,艺术的出路和可能(这也是“终结”的题中应有之意)如何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反思结合在一起,并由此指向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价值系统,指向一种新的人性?
主持人:张旭东(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东亚研究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
主题演讲:詹明信(Fredric Jameson锛屾潨鍏嬪ぇ瀛︽枃瀛︾郴鏁欐巿锛夛紝娼樺叕鍑紙涓ぎ缇庢湳瀛﹂櫌闄㈤暱銆佷腑鍥界編鏈鍗忎細鍓富甯級锛屽ぇ鍗?•鍗¢噷灏旓紙David Carrier,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小林康夫(Yasuo Koboyashi锛屼笢浜ぇ瀛﹀摬瀛︿腑蹇冩暀鎺堬級
瀵硅瘽浜猴細鑸掔兢锛堣壓鏈锛夛紝鐨亾鍧氾紙鍗庡崡甯堣寖澶у鏁欐巿锛夛紝钂嬫櫀锛堝寳浜ぇ瀛︿腑鏂囩郴鍓暀鎺堬紝鎵硅瘎鐞嗚涓績涓讳换鍔╃悊锛?
绗竴鍦?(涓?) “商品化时代的艺术生产��?
引言:商品和商品化是当代艺术生产的基本历史条件。就其内在观念和外在形式而言,现代艺术的历史也是艺术对自身与商品和商品化之关系获得日益清晰的认识和反思的历史。我们的问题是:在使用价值、等价交换以及物化过程中,艺术如何有可能在异化的心脏反戈一击,从而把自身作为人类劳动的新形式和新实质,放置在探索人的历史远景的新疆界中。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如何在艺术生产和艺术批评中时刻反抗陈规陋习、反抗迎合和媚俗,反抗以“美”、“享受”和“快感”禁锢艺术内在的活力、创造性和颠覆性?
主持人:罗一平(广东美术馆馆长)
主题演讲:米开��?•伊阿姆波斯基(Mikhail Iampolski,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汪悦进(Eugene Wang锛屽搱浣涘ぇ瀛︾編鏈彶绯绘暀鎺堬級
瀵硅瘽浜猴細鏉庡叕鏄庯紙骞垮窞缇庢湳瀛﹂櫌鏁欐巿锛夛紝浣欎竵锛堜腑澶編鏈闄㈡暀鎺堬級锛屽鑺傛硴锛堢瓥灞曚汉銆佷集鏄庣堪鑹烘湳涓庤璁″闄㈡暀鎺堬級
绗簩鍦? “‘当代性与历史’—��? 作为传统的先锋和实验��?
引言:作为哲学概念的“当代”,决不仅仅是文学史、思想史、艺术史时间段上一个最近的时间坐标,而是我们当代人进入历史、进入思想、进入文化、价值和创造的唯一的、转瞬即逝的端口——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当代”是存在的边界,是自身意义的唯一来源。这是我们理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终极方式。“当代”以把过去视为历史而将自身区别开来,并以“创造性遗忘”把自己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事物确立起来。然而每个“当代”都不得不意识到自身“回归”历史的宿命,并由此思考自身同自己前史的关系。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必须同时在传统的脉络中理解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主题演讲: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纽约大学斯拉夫语系及诗学理论研究所教授),内野儀(Tadashi Uchino,东京大学教授)
对话人:王玉冬(广州美院美术史教授),鲁虹(艺术批评家、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宋晓霞(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史教授),陆建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侗(艺术家)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绮CP澶?05043970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