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教育 / 主题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公共教育系列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
公共教育系列活动
2025.8.29-10.31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天然具备文化融合的基因——广东的历史底蕴和创新活力、香港的国际化、澳门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人文湾区”的丰沃土壤。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是广东美术馆首次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性主题进行策展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展览汇聚了粤港澳三地近40位艺术家的精品佳作,通过“潮汐洄流:文脉溯源与当代表达”“山河共声:科技凝视下的生态关怀”“水域交织:社会关系中的自我镜像”三大板块,来深入探讨区域历史文脉、生态感知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


结合此次展览,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团队策划推出公共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公众导览、影像征集、互动投稿与艺术工坊等形式,引导公众深度观展,参与艺术与图像共享,在展览的“波光”之上,以艺术为桥,邀请市民群众一同共享“人文湾区”之美。


教育项目总监:叶小青

教育项目策划小组:赵梦、戚祖晴、苏雁、陈冲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
公共教育系列活动
 
1/
公众导览:讲述湾区文脉的流动与回响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期间,公共教育团队推出多场公众导览活动,通过线上资源与线下导览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构建了多维度的参观体验。
 
公众导览活动由公共教育专员带领,通过介绍作品内涵与展览思路,引导观众关注艺术家如何运用跨媒介语言来回应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全球的议题,使观众得以领会作品背后的时代内涵与人文精神,让观展过程从“观看”转向“对话”,增强了观众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理念的理解与共鸣。
 
线上导览则极大地拓展了活动的时空边界,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广泛共享。
 
 
2/
公众互动:发现与共享大湾区城市图像故事
 
 
“城市,早晨!”城市图像拍摄共享计划是公共教育团队结合影像与城市文化推出的活动系列。在此次展览期间,从展览主题出发,我们继续邀请观众通过影像共创的方式,以镜头语言书写大湾区城市故事,构建生动的“城市图像记忆”。
 
在收到的观众投稿中,有许多画面记录了与海洋、江河、桥梁有关的景象,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水域广阔的地理特点。而在城市建筑方面,各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传统元素与当代元素的融合,呈现了现代化的湾区城市肌理。参与者们还与我们分享了按下快门瞬间的感悟与故事。这些源自日常生活的观察与记录,共同拼贴出一幅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湾区晨光画卷,深刻诠释了“共建人文湾区”的理念。
 
在展览期间,公共教育团队将部分视频投稿素材合成为一段特别的“影像记忆”,在展厅的公共教育区域进行呈现。透过观众的视角,带动更多观众进入“人文湾区”的宏大课题。
 
“城市,早晨!”
城市图像拍摄共享计划
视频投稿作品特辑(2025)
 
照片投稿作品(部分)
 
感谢曾在“城市,早晨!”项目中共享图像的朋友们:Eli JefferyHan Latios Woody 蔡娜 蔡文婷 陈超明 陈超霞 陈鹤福 陈曦慧 陈小媚 丁少柔 杜玉珊 峯炤霍 冯嘉安 冯颖 龚名扬 郭楚静 胡晟睿 胡颂欣 黄少平 黄雨荷 霍嘉慧 简亦馨 黎俊宁 黎星宏 李嘉仪 李启俊 李欣 梁家杰 林燊 林燕 刘康岚 宁妮娅 欧国强 潘家伟 潘志雅 朴臻 戚祖晴 齐健 石裕榕 宋萍萍 孙静熙 孙俊军 童渭森 万香 王建伟 谢佳 雪琪 叶金源 叶婧 叶蓝萦 宇斌 元赋杰 袁海祺 泽科 曾璐祺 曾志芬 詹海蕙 张嘉晶(排名不分先后)
 
 
3/
诗意对话:从观看到交流的深度互动



 
在展览期间,“互动投稿|与作品‘对话’,感受‘艺术诗意’”公教活动热烈开展。
 
漫步在展厅中,一件件当代艺术作品触动着观者的心。在“艺游流动站”,公共教育团队用投稿创作纸和纪念印章,鼓励观众选择心仪之作进行留言推荐,或捕捉关键词创作诗文,以此与展览深度互动,发掘城市记忆与情感共鸣。
 
在活动中,许多观众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写下真诚的留言;还有观众在展览中产生了强烈共鸣,通过“艺术诗意”互动游戏,创作出情感丰富、视角独特的短诗或散文。
 
 
此次互动投稿活动让艺术欣赏从观看转向交流,实现了“艺术诗意”的传递与共鸣。
 
 
4/
巧手共创:在拼贴中重构城市记忆




 
随着展览的开展,观众投稿的图像与感受日渐丰富,也让我们看到了湾区城市特有的风貌与人文温度。在展览的最后一天,公共教育团队开展了“城市蒙太奇”图像拼贴手帐工作坊,邀请参与者以艺术为桥梁,运用在展览与公众互动项目中收集到的各种图像,使用“拼贴”的创作语言,书写属于每个人独特的城市叙事,最终把这些图像汇集成一本属于“我们”的相簿。
 
导览分享聚焦展览中“传统元素的当代转换”“城市变迁记录”与“生态与社会符号”三大主题。在教育员的引导下,观众在艺术的细节中捕捉色彩、构图与情感,为接下来的拼贴创作埋下灵感的种子。进入创作环节,旧地图、杂志剪影、老照片等特色物料,激发了参与者对湾区生活的丰富联想。有人以“鸟群生态”为题,将手绘的鸟类与水面影像交错层叠;有人聚焦“港珠澳大桥的昼夜”,用作品照片拼贴与几何形状结合展现现代工程的韵律之美;还有参与者自带老照片,把对老广州巷弄的个人怀念融入拼贴画面中。
 
这些作品呈现了个人与集体交织的记忆,被集结成一本厚重的“大湾区城市相簿”。它不仅是大家的手作共创成果,更是彼此之间情感联系的一份“存档”。
 
“城市蒙太奇”图像拼贴手帐工作坊相簿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圆满落幕,但围绕城市而生的情感与记忆仍在不断生长。如果说展览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浪潮,那么观众的参与就像是其中的一朵朵浪花。在艺术家作品与观众投稿中展开的独有记忆,已从展墙回归街巷,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美好不仅仅在展览中发生,也在存留于我们的生活日常里。
 
在波光之上,艺术为桥,我们一同共享这份“人文湾区”之美。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