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特展·名家谈 | 李劲堃:展览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树立典范
编者按
2025年,正值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广东美术馆联合徐悲鸿纪念馆推出“往来千载一悲鸿”纪念展,展出73件传世名作及大量手稿、信札等珍贵文献,系统梳理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脉络与精神内核。值此展览之际,广东美术馆特邀多位在美术史和艺术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围绕本展览以及徐悲鸿的艺术革新、家国情怀,及其与岭南文化的互动,展开深度探讨。
本期“徐悲鸿特展·名家谈”邀请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通过徐悲鸿的留学归国后为中国美术做出的巨大贡献,对近代中国的艺术命题进行了探讨;并向观众分析了优秀美术展览得以成立的关键要素。
李劲堃:广东美术馆这次引进了这么好的展览。我记得上一回引进了一个关于西方绘画展,而这次引进的是徐悲鸿先生的画展,我认为非常有趣、有意义。徐悲鸿先生在西方留学回来,然后在中国推动了美术教学非常大的变革。作为一个留学西方的求学者,再结合本国的内容,推动了整个国家近代美术的构建,我想徐悲鸿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展览现场
徐悲鸿先生通过早年的留学,学到了非常扎实的西方传统技巧。他去西方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绘画,更重要的是他站在了中国人的立场,去学习不同地域的艺术品种,然后归根结底他所思考的是,如何在一个有着千百年来美术积累与发展的国家,构建出新型的多样性艺术。这是徐悲鸿先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展览现场
我认为此次展览展出了这么多的原作,让民众通过欣赏这位大家的作品,然后产生更多对美的享受;同时对专业人士而言,通过欣赏这样的一个展览,通过了解这位大家的成长经历,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醒。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这次用一个这么大的力度,引进这样的展览,可以说是给我们新建成的大湾区艺术中心,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案例。只有当我们投入进非常良好的硬件,同时美术馆的馆长,又有着敏锐的观测力,勇于引进各种各样的大型优秀展览,才能为我们增加更多的学术判断力与前瞻性。
审定 / 涂晓庞
审校 / 曾睿洁
摄影 / 曾雨林 杜悦儿
视频 / 喜号
编辑 / 张振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