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文章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用木头石头重构“山水”——广州三年展走出纸本水墨的困惑《南方日报》


    史金淞《就这样》局部。

    南方日报讯 (记者/周豫)今日起至5月20日,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第二回“第三自然:中国再造”和第三回“维度——三个案例的分析”将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此次项目展中,艺术家对中西方在各自文化背景和传统中形成的对自然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再造”,同时,中国传统水墨画如何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中迸发新的生命力,也成为了他们关心的话题。

    对于此次“第三自然:中国再造”这一项目展的主题,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这次的艺术作品‘第三自然’很单纯,也只有两个字关键字——‘山水’。只是这些山水是一种现实的‘田园’,艺术家所表现的山水不是用文人画的方式表达的可观、可诗、可游、可居的传统山水,而是一个当代艺术家面对生存现实所做的思考。”在他看来,现代人太渴望拥有一个可以安住的家园,而里面充满了“诗性”的想象。“艺术家们用木头、石头等材料在广东美术馆重构了一个家园,而这些都是中国人自身的观点、情感的寄托,所以称作‘中国再造’。”罗一平说。

    策展人高岭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新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理念重新调适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不是西方风景画中人已经被风景化了,人成了点缀,也不像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被高度拟人化了,山水成了人的智力游戏,而是人与自然共在同构、双向化合的协作关系。”

    当代水墨越来越多地成为艺术界关注的话题。由于水墨画赖以生存的书写程式和审美规范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加之笔墨语言和媒介的局限性,导致中国画自身很难开展全新的艺术实践。而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传统水墨画“穷途末路”论曾激起了中国画坛的大震荡。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当代文化精神并将它还原到作品当中去?”这是本届项目展邀请的3位艺术家共同思考的问题。对此,罗一平表示,“实验水墨彰显了墨块的张力,以此来表现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但传统水墨最本质的呈现却应该是‘如何回到宁静’。”

    作为展出的3位艺术家之一,左正尧并不认为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实际上,中国的水墨语言即‘文化身份’在国际上还是可以使用的,但除了纸本水墨可以代表东方精神之外,还有瓷器等其他媒介。”另外两位艺术家刘庆和、武艺也认为:“我们不仅仅局限于纸本水墨的创作,还涉及到陶瓷、装置等艺术门类,以各自心中自有的高度进行创作。”
 

来源:南方日报 2012.4.10 A19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