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帆
邵帆《“停”》作品自述
“停” 即“亭”,亭是自有中国古典园林概念时的产物,也是园林的点睛之处,亭就是让人停顿下来,观赏或回望,使浮动的心静下来,感受自然与我的契合,体悟自然与我的同在。
如今全世界的人几乎都坚持的是“发展观”,而古代的中国却与此截然相反。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秉持的是“不发展观”。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人集体调过头来与持“发展观”的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同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趣味。但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这种高速发展的文明却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全球性的危机而无法化解,这时我们重新发现了中国古代的这种“超稳态文明”的可参照价值。
我认为这种“不发展观”的文明带来了科技发展的缓慢甚至停滞,却使审美活动达到极致,审美成为人们生活的最高追求。于是在我看来“审美”大于科学,大于政治,甚至大于文化,也许“审美”大于一切……。
所以在作品“停”中我只表达了一个观念“停”。停止搭建的亭子,详实的设计图,北宋名画“瑞鹤图”,以及瑞鹤飞走后留下的羽毛,暗示着某种情怀,某种失去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