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性”与“真实性”——记第四次广州三年展开幕(看网)

    在农历辛卯年行将落幕之际,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篇章——“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在历经了第一阶段的启动展之后逐渐进入高潮。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第一回“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于2012年1月17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项目展共展出柏桦、陈小丹、戴光郁、戴耘、董重、冯峰、傅文俊等五十二位艺术家的一百余件艺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

    有别于以往任何区域的任何一届国际双年展或三年展,本届广州三年展依照本馆改扩建工程的进展逐步推进展览的时序,把展览分为“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三大部分。正如本届广州三年展的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先生在“项目展”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启动展’从美术馆的改扩建出发提出了本年国际社会文化进程诸多大的问题,这些大的问题如何落到实处?如何深化为个案?如何让这些大问题通过个案的探讨有延伸和深入?能够达到它更本质的一种认识,这就是我们这一次‘项目展’王林先生策划‘去魅’这个关键词的所在。”所以“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即是对“启动展”所提出疑问的一次回应,也是为2012年至2013年即将连续展开的五个项目展、一次主题展和两场学术论坛的坚实铺垫,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尤为关键。

    在新闻发布会上,本次“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的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批评家王林先生是这样阐释本次展览的:“它是一种纵深,它是在某一个方面切入中国的文化语境和美术史的上下文关系,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当中就某一个方面的展览所涉及到的范畴、问题做一个深入的探讨性的、反思性的”呈现。而关于记者提问“去魅”这个主题词的由来,王林先生回答,“去魅如果要直截了当解释的话是一个去蔽的意思,它实际上是针对很多文化的、社会的、精神的现象,因为现象有时候不能直达本质,有时候现象是对本质的一种遮蔽,去魅实际上就是说要把那些虚假的、虚伪的、虚幻的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来看到问题的实质。”“当代艺术有一种追求,就是对于真实性的追求,就是要让艺术重新通过艺术语言的方式重新回到真实,社会的真实、文化的真实、人的真实、精神层面的真实”。


新闻发布会现场

    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画家王川、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焦兴涛也同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就各自的参展作品和创作理念进行了表述。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各家艺术媒体以及广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在现场对本次展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踊跃与有益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当天下午两点半,“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幕仪式正式启动。首先由罗一平馆长、王林教授、杨剑平院长分别代表主办方、策划团队以及参展艺术家致辞,随后是简短热烈的剪彩仪式。


开幕式现场

    作为本次展览开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名为“中国想象的历史与现状”的主题研讨会于1月18日举行。研讨会分上、下午两场,参加研讨会的嘉宾有:王林、皮道坚、杨剑平、鲁虹、李公明、王南溟、何桂彦、王春辰、常宁生、盛葳、刘淳、余丁、杨小彦、朱其、王家新等美术批评家以及部分参展艺术家。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紧扣“中国性”、“去魅”、“真实”等关键词展开主题演讲与讨论。批评家朱其认为,在国际资本和市场化的运作之下,“中国当代艺术一个是使用了西方观念艺术、装置艺术、新媒体三大语言并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符号形象”,中国当代艺术去魅的过程,也是一个“把社会问题转换成艺术问题,把社会现实的语言转换成艺术的语言”的过程。


研讨会现场

    正如王林教授所言,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第一回“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不仅是“一个反省与去魅的过程”,也是借此 “重新去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