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访谈:韩子健对传统的解读
新闻与影像部:你现在这个作品还没有完成吧?
韩子健:这边基本完成了。因为这个作品它可能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它这个底板是用铁板做的,上面是用我们的食用盐做的山的形状。
新闻与影像部:这个是用盐做成的山是吧?
韩子健:对。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盐会对钢板腐蚀,锈会一点点渗透到盐的山里。所以说它是随着时间会进行变化。
新闻与影像部:现在已经发生一点变化了是吧?
韩子健:对,现在已经发生一点。因为这个作品我们讲,其实它也可能在探讨一个观看的距离问题。比如说山很远,一般我们可能要通过1000米的距离才能够把一座山看得像我们现在看得这么远。但是我们现在设定这个距离可能只有一米,甚至可以更近,这个山是恒定不变的,永远是这么远,这么小,因为观者和山的距离的关系。
新闻与影像部:那你认为这个盐腐蚀铁锈出来是有什么含义吗?
韩子健:因为这是我物观作品中的一个系列,它是两种物质之间的融合和一种关系。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些含义,比如说我们讲远山。比如在中国,山水也经常使用到这个题材,它还有另外一种文化上意义。
新闻与影像部:文化上的什么意义是?
韩子健:文化上这个远山是中国山水画法里面其中一种,我们讲平远,它是表现山的远的一点风景式的技法。
新闻与影像部:那你是不是还有一个作品在楼下?
韩子健:对,我还有一件作品在楼下。
新闻与影像部:是什么样的作品呢?
韩子健:那是我们去威尼斯平行展时做的一件作品。。
韩子健:因为那讲作品它是根据南宋梁凯的《李太白》和《泼墨仙人图》。
新闻与影像部:一个雕塑是不是?
韩子健:对,他等于有两个雕塑。
新闻与影像部:哦,我知道。
韩子健:探讨的可能是一个传统解读的问题。基本是这样。
新闻与影像部:好的,谢谢!我想问一下,你这两个作品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韩子健:两个作品,前面做的梁凯那个作品做得稍浅一些,这个稍厚一些。因为在这个作品,可能我的一个重要的理解是我们讲当代艺术主要是观念成分在里面。但是我的理解可能观念还是要回到视觉本身,相对对我来说更有效一些。
新闻与影像部:那你觉得你的作品跟这个项目展的“去魅中国想象”这个主题有什么联系吗?
韩子健:当然这是我理解的一个中国想象或者是在中国情景下的当代艺术的一种状态,这个是我个人的理解。
新闻与影像部(整理)
2012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