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访谈:余极的《同音词》
余极的声音装置作品《同音词》,用机器(Mac)
朗读汉语的声音:,中国语音学上著名的极端范文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杨富森的《于瑜与余欲渔遇雨》等十篇。这些都是只用一个音节的同音字所写成的绝妙文章,在听觉上以难以辨析意思的相同声音(当然,有四声变化)
,明显规避语词文字符号形象的意义所指,分离我们对待语言所习惯的认知态度和固有思维,从而使语言文字符号形式的视觉在场显得十分重要。现场,艺术家将十篇文章的同音字的汉语拼音拉丁字母列印纸上,装框,挂墙上。其下面分别放置十个iPod
Shuffle(Mp3)播放器、 喇叭音响,播放该篇文章的朗读声音。
新闻与影像部:你的作品都是同音字的文言文是不是?
余极:对。一共10篇,不一样的。
新闻与影像部:你为什么会想到会用这一些来做你的作品呢?
余极:因为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因为前一段时间,他们在讨论英文、中文这两种语言谁优谁劣谁好谁坏的问题的时候,我对这个语言的问题很感兴趣。这个是做这个作品之前的一些原因。后来我想到了我们的语言文字面临着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语言很奇妙,特别是汉语,它可以相同的声音其实对应的符号是不一样的,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我回避人为的因素,因为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是母语,我回避人,我用机器,这个声音是机器读的,不是人读的,我用机器去读,发这个发,相对来说技术上建立一种客观的东西。也就是说,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以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个声音。那么我们当听见这个发音的时候,其实我们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我们不明白它的意思,但是我做这个作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作为一个符号的在场的重要性。
新闻与影像部:在场?
余极:对,在场。比如说我们在说一个事情的时候,这个事情不在现场和它在现场,我们感觉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我们在听这个发音的时候,看不到这个发音对应的那个图形、符号的时候,我们其实还是不明白它的意义。那么这个时候,图形、符号就显得很重要。它如果在场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所以说,我想用这样一个方式的作品来想说明、证明或者说想表明符号在场的重要性。
新闻与影像部:符号在场的重要性?
余极:对,主要是想说这个问题。
新闻与影像部:那你觉得你的作品跟这次
“去魅中国想象”有什么联系吗?
余极:我觉得联系肯定是有,比如说我们单就语言来说,语音它一个是符号、图形,一个是发音、声音,这两个方面才构成一个完整的语言问题。我们现在听到的其实是语言的一半,另一半消失了。但是符号也有符号的问题。这里面我去掉了另外一半的东西,但是我去掉它的同时,其实我在强调去掉那一半的重要性。
新闻与影像部:哦,就是去掉了声音那一部分的重要性?
余极:不,我去掉了符号和图形。但是其实去掉的那个部分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那一部分,我们就听不懂。明白这个意思吗?
新闻与影像部:不是很明白。
余极:比如说你听见一个发音,如果你看到这个声音对应的那个符号,你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是吧?
新闻与影像部:对。
余极:你作为中国人你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你现在听到这个发音,你没有看到这个符号,那么你可能就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是吧?
新闻与影像部:嗯。
余极:那是不是说明这个符号很重要是吧?
新闻与影像部:对。
余极:那么我现在是把符号给去掉了,把图形给去掉了,那么你只听声音,你不明白意思,反过来就说明这个符号很重要。
新闻与影像部:哦,明白了,对。
余极:所以我去掉的恰恰可能是最重要的东西。也许它两方面都重要,就是说它两方面其实是不能去掉的,就这个意思。但是当我们把它去掉的时候,它就显得很怪异,很异样,很陌生化,是这样一种情况,大概是这样子。这也是一种想象力。比如说我们人生下来形成语言,其实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惯性,惯性导致我们思维能够这样发音,能够这样表达。那么我们一旦遮蔽了那个图形之后,就剩下一个不完整的东西,只剩下声音部分,那么是违反我们的用语,或者说发音,或者说听读的习惯的。违法这个习惯,单独来听,其实很抽象,声音也很怪异,很有意思。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想象力。
新闻与影像部:我还想问一下,因为你选的都是文言文是吧?
余极:对,因为正好这10篇文章是中国音律学、语音学上著名的10篇文章。
余极:赵元任是其中的,里面有两篇是赵元任的,其他8篇不是他的。
新闻与影像部:其他8篇好象是后来者伪作的是不是?民国时候的人伪作的?
余极:对,就他们那个时代前后稍晚一点的人作的,也可能是模仿他那种方式作的。但是他们的文章选的同音词,用同音词来做一篇文章是很严谨的,是没有问题的,在文言文上是没有问题,很好的,很经典的。
新闻与影像部:那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文字上句读的问题?
余极:在他们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句读了。赵元任的时代,中国礼仪学西方已经有句逗。
新闻与影像部:你读的时候也会有停顿吗?
余极:有。
新闻与影像部:那你标也标得出来?
余极:对,我读的时候是有标点符号的,那么他读的时候它就会给你标点符号来停顿,这个是有的。因为中国古代的古文,早期的古文,先秦时候的古文没有句逗,但是他们明白,他们自己会断句,他们自己读的时候也是要断的,也是所谓的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他能读懂那个文章,他只有那个意思,什么地方该断句,什么地方该连贯,他才会形成抑扬顿挫这样的东西。
新闻与影像部:我是想说,其实这个标点符号也是符号的一种,也是十分重要,也是归到你作品里面的那种符号?
余极:对。因为标点符号在我们用语当中是不发音的,它有符号,但它没有声音。我们的声音是有声音,就是说成熟的语音。当然少数民族它也有语音,但是他没有文化,也就是说它没有符号。我们的前提是说有声音又有符号这样的语言,而不是说像少数民族有发音,有语言,但是没有文字,没有符号,我不是指那种原始的语音,我是指成熟的语言,就是说经过很长时间,它已经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语法,有自己的句法,有自己的习惯用语,这样的语言,成熟的语言。当你提出句逗的问题,我当时还可能有点疏忽,我还没有特别地考虑句逗的问题,但是我潜意识还是有的,因为我在让机器读这个发音的时候,是有句逗的,要不然就是一片,它就没有节奏,那个声音我觉得也不好听。
新闻与影像部:而且我觉得那个声音我觉得也没有意义。
余极:对。
新闻与影像部:好的,谢谢余老师!
新闻与影像部(整理)
2012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