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与城市化同在——罗一平馆长带你看广州三年展
5.阿里斯•卡莱泽的布面油画——反思全球化时代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
希腊的作品代表着精英,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源头。在这位希腊艺术家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纯粹的、理性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明的源头,它如何以理性为第一性,慢慢地把感性的东西糅杂进去,像城市化的进程来转移的。它提出的问题,跟中国当下面临的一个问题很相似:一个摔在地上的老人,扶还是不扶?对此,他是用一种审美的、古典的方式,提出关于人性丑恶的问题:“美”在这里,人们的“善”在哪里?通过西方文化,我们在寻找东西方文化差异之间的一种交流。我们甚至想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是否处在一种深刻的悖论之中?
6.冉•卡泽《背后之后》——失去个性的城市
在作品中,我们注意后面的镜子,我们在往前走,我们在看西方,可是我们从来看不到自己,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一个背影。从这个镜子看自己、左观右看,看到的全部是自己的背影。如果我们用西方来参照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真实的西方,而是西方的背影,就像我们看希腊的审美艺术一样。希腊人相信,未来是某些从我们背后出现的东西。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每个城市都试图标榜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所有城市都在与其他城市的实际的或想象的竞争中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变得丧失个性、标准化,仿佛只有这样才符合“国际标准”。
7.张路江的油画作品——城市与农村的冲突与融合
中央美术学院的张路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画
“城乡结合部”。这个作品就是广州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广州人的真实的写照。在拆和建的过程中,原来很美的田园不见了。但是广州人的一种淡定、一种适应,一种对未来的自信,让他们处惊不变。哪怕是房子被拆成了鸽子笼了,他们也照样摆宴席。对他们来讲,这就是生活。在里,我们可以寻找真实与善良。
8.简尼思•库耐利斯《无题》——急速的城市与浮动的人心
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件作品,简尼思•库耐利斯是本次参展艺术家中在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他也在探讨都市化进程中“人”与“生命”的问题。这个时代是膨胀的时代,是欲望的时代,是一个追求高、大、快的时代。人们都忽略了每一个小小的生命体所具备的能量,每一个生命都是社会的基石,就像作品里的“苍蝇”一样。在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微小的生命体。它讲的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讲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很小的生命体所折射出得能量是无穷的。但回到当下时代急速发展的城市中,我们的人心为什么却是如此的浮动?
9.坤•凡麦西尔林《鸡窝叛乱》——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坤•凡麦西尔林将广东美术馆二楼的过道及其中一个展厅改造成鸡养殖中心,他的第十五代“世界鸡”就在观众的眼前进行交配。这个作品就像一个巨大的热带雨林。这里面生活着两只鸡,它们由原先的不认识到相逢、相爱、结合、生产,并且他们还生了四五个蛋。这个鸡叫做“原种鸡”,来自于喜马拉雅山山下的一个村庄,全世界的鸡都从这里发源。这两只鸡走向国际,不停地和当地的鸡进行交配繁殖。这就类似我们的文化,东方的文化、古希腊的文化在走向国际的时候,不停地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时代交流、延伸、阐释和组合,在组合中孵化,在孵化中裂变。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追逐“世界性城市”的竞赛中,我们的城市日益失去同自身自然、人文、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有机联系,而成为现代交通、通讯、金融、贸易和时尚网络上的孤零零的节点,那是一件可悲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