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20年画了一个大问号”——广东美术馆举办深圳纪实摄影家张新民个展《深圳商报》
“土地消失,乡村不再。种田难以脱贫,农二代农三代们不得不继续流向城市,在社会边缘、社会底层游走着父辈们曾经走过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正在变成一个笑话。”张新民说。
张新民也说,80后90后的农后代,他们开始觉醒,提出自己的要求,要求有尊严的生活,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为了生计可以把自尊抛下。当他们发现城市并不能满足年轻的梦想,很多人回到生养了他们的家乡,在那里,重新寻找和发现属于他们的幸福坐标。“那里是希望所在”。
农民和农村需要“被知道”
摄影理论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顾铮认为,张新民一直在从事的巨大的影像工程,“试图以全景式的规模来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农民的离土与融入城市的过程。农民工作为社会的底层人物,在获得自我表述的话语能力之前,他们的境况必须首先‘被知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他们将来得到发展、表述自身的权利与机会创造可能。”
采访中,张新民曾多次提到他作为摄影师的无力,摄影师对自己作品的任何定义都没有价值,“我不是什么见证者,更不是代言人,这些人打动了我,我把他们记录下来,希望他们也能打动你。”他认为自己看到的拍到的非常有限,如果他的这些问号能够带来反省,如果大家都来呈现,发出声音,社会将会更加多元,许多问题或许有机会得到解决。”对此,顾铮非常认同,“如果社会的其他力量不联手参与,摄影的无力感就会更加明显,我们更多是需要从制度层面推动社会进步。”
本次摄影展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杨小彦认为,张新民长期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解体,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民的具体遭遇与生存状态,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衰败与传统文化的没落。在巨细无遗地呈现中国农民离土、进城的全过程的同时,也以细节丰富的画面,揭示中国农民这个特定社会阶层在现代社会转型期中的艰辛处境。“作为摄影家的张新民,已经形成他个人的观察方式,无法用‘纪实’或‘报道’之类的概念来简单定义。”
来源:深圳商报 2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