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布展现场《雅昌艺术网》

受众审美享受与提升公众审美认知和审美趣味的同时,它也可以验证人类其他的历史活动,因此美术博物馆还是“图像证史”的史料宝库。依据《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博物馆”条目,世上所有博物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以实物标本的形式去展示人类活动及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通过藏品展示自然史、艺术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等方面的事实,保存那些因时间流逝而不可能重现的历史遗物,突破人类认知的时空局限。由此所有的博物馆都担负同一个使命,即通过珍藏实物去守卫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会价值,强调这些价值对于文化连续性的重要意义。就上述两点而言,美术博物馆与自然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等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并无二致。一般意义而言,美术馆旨在收藏与展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每一件作品内在的美学价值不受时代变迁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的语境,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审美趣味。因此,美术作品的“历史价值”与其之所以成为美术的“内在价值”往往有矛盾。这对悖论是美术馆,尤其是以当代艺术的收藏、展示与研究对象的广东美术馆面临的主要矛盾。

  由此看出,无论在展示还是收藏层面,美术馆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语境下所使用的特定展示和收藏方式,要适应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艺术与艺术品的定义与形式,当代美术馆必须改变自己的内涵与形式。那么,什么是当代美术馆?什么是当代美术馆的运做模式?面对由此问题而带来的挑战,每个美术馆都必须制定符合各自特色与前景的政治、社会、历史和美学的对策,思考如何打破美术馆传统的展示模式,重新对艺术体系提出问题。目前,包括广东美术馆在内的一些富有全球影响力的当代美术馆,已开始致力于探索如何应对当下层出不穷、变动不居的艺术形式;如何致力于打破学科边界,建构多义性的展示空间;探索如何由展示艺术品为主体的美术馆向公众参与为主体的体验美术馆转化。他们的展示活动,开始以公众的需要和期待为中心展开,他们邀约公众在美术馆一起去发现、去接近和体验那些起着构成文化、铸造记忆和寻根作用的艺术符号,引导公众通过与展品的互动,在知识、信仰、文化身份等诸多关涉自我价值观、自我经验层面,生成一种既参与又批判的眼光。

  如果我们巡视近十年在这些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就可以看到许多观念性的作品如何在美术馆所营造出的话语气场中获得更大活力;可以看到行为艺术直接在美术馆里进行,风景变成了铭刻印迹的方式,事件直接转化为作品,建筑也造就了事件,现场演出也变成了美术馆规划的组成部分。如此,美术馆变成了一部复杂的“社会机器”,让艺术家和进入美术馆的公众,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留下自己的痕迹,重新感受和认识到自己的归属。

  可见,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以“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对“什么是美术馆”,“什么是当代美术馆”等问题的发问,就不是在美术馆学科之外,而是在美术馆学科之内提出来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并不是以一个系列展览和论坛去质疑或赞同一种美术馆学科的合理性或去创制一种美术馆学科,而是要通过这个大型的当代艺术展览和持续性的学术论坛,对“什是么美术馆”这一“元问题”的所涉及的思考,对已知的美术馆传统形态,对正在发生的现代形态与“未见之见”的未来形态内部所包含的一些如:美术博物馆的功能与定义,美术馆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美术馆与文化传播与文化工业、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