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布展现场《雅昌艺术网》

作品不经解说就不能被理解,或有可能不被感觉是艺术作品。如此,公众的解读和参与不仅是诠释和传达艺术作品中的社会或意识形态意涵,也是意在重新认定与解释艺术的本体性问题。

  随着21 世纪电子媒介广泛介入当代艺术创作,数字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成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集合体,在美术馆或其它公共场所建构一种互动的游戏场,使个体的艺术行为成为集体作者的话语方式,使当代艺术成为一场艺术家与公众一起参与的游戏,以感官享乐的直接性代替了审美体验过程的必要性。这就使得大众日常生活中作为娱乐的视觉形式和作为商业的视觉产品都具有了艺术的潜质。而作为传统精英艺术象征的美术学院在学科设置中对于二者的重视则是逐渐使这种潜质转变为特质并且模糊了传统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界限。在诸多学科的影响下,当代的艺术定义最终可以扩展到一个无限大的范畴,即包含了所有人工的视觉形式。而美术馆对于这种最广定义的艺术范畴的反应则略微显得迟钝甚至无奈。它传统的陈列形式以及其在艺术历史和文化语境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它无法完整展示很多的艺术形式或者是试图展示却最终使之异化为传统的或狭小的艺术品形态。

  三、什么是美术馆?什么是当代美术馆?

  英语中,美术馆有两种表达形式:Art Museum 和Art Gallery,在命名美术馆时,这两个词可交替使用,如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而伦敦泰特美术馆则用Tate Art Gallery。在艺术史中,美术馆存在至今的时间其实十分短暂,但各种各样的逻辑交汇在美术馆学的景观中,诸如记忆的、象征的、艺术的、文化的、社会的、经济的和其他的逻辑。在如此丰富的逻辑形态中,占据决定性地位的当属文化的逻辑。美术馆构成的是一个文化场所,它让各种社会形态以记忆的方式来呈现社会的变化和运动,它通过展示和凸显在社会中发生作用的有形或无形的标准而为未来导航。社会在变化,美术馆同样也在变化。对于美术馆的定义应当从对其功能与形式的讨论出发。美术馆理应涵盖几个层面的功能,即研究、展示、收藏与教育。在展示方面,现代美术馆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7 世纪欧洲的私人博物馆,而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美术馆则要迟得多,在这之前漫长的历史中以及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将艺术品放置于美术馆中进行公共展览无疑是一种十分奇怪的行为。非美术馆与美术馆的展示方式显示出不同时期不同的文明对于艺术品的不同认识,而后者则起源于17 世纪以后,即艺术精英化后,对于艺术品的把玩与欣赏,更强调艺术品视觉上美的属性。随着文化精英和西方文化逐渐占据全球文化的话语权,美术馆的“画展”开成为艺术品唯一正式或者说“合法”的展示方式,甚至成为了一件作品是否能够成为艺术品的评判标准。然而, 20 世纪以后,虽然有很多种不同的流派,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艺术的定义以及艺术品的形态相较于17 到19 世纪,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品已经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社会功能。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传统的美术馆的形式是否仍然适应于当下丰富的艺术作品的形式以及同样丰富的对艺术功能的需求。

  在收藏层面,人类以两种方式保存自己的记忆:文字与图像。史籍与其他形式的文献如文学作品,用文字记载人类的行为和思想的痕迹;而美术则以图像的形式保留人类的历史,保留人类的图像记忆。因此,从本质上说,美术馆是“艺术博物馆”或“美术博物馆”,是美术这一独特的人类文化形态与博物馆这一独特的文化传播媒介的组合,从美术博物馆自身的意义上说,依据年代或风格展示的图像作品反映了人类视觉经验与视觉变化的历史,而这部历史在提供给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