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布展现场《雅昌艺术网》

成为艺术品被完成所不可或缺和替代的元素。而在美术馆这一传统而严肃的环境下,观众对于作品的参与变得谨慎而小心。美术馆应当如何才能使观众摆脱被动观看的角色?如何实现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如何鼓励观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第四是对资本进入艺术展的疑问。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空前发展、进入了一个资本时代。人民币升值、楼价高涨,股权分置改革与经济高速成长这样多重因素汇合与融合,催生了资本快速地进入了艺术行业,它不仅催化了整个艺术界的财富效应,而且以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资本、资信变资本等多种形式进入美术馆的大小展览,尤其是双/ 三年展这类的国际大型展览。资本的进入,它到底是市场机制重置,或是市场理念重塑,又抑或是市场功能重建?还是以资本为生产力,成为当代美术馆运行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面对赞助商的资本以艺术的名义进入美术馆,被邀艺术家是否可以对消费主义及消费主义裹着的价值观进行质疑和批判?美术馆是否可以邀请带有这种批判精神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参与这个被赞成助的展览?赞助商是否还会赞助一场对你进行批判的展览?能或不能,艺术家、美术馆、乃至赞助商又将如何共同探寻构成一种即合作又有独立存在的共生关系?

  3.“建”的突破—实践先行的“未见之见”

  “建”,事实上是在拆的行为完成之后,对于依然拆除和打破的东西进行重建、改进和发展。针对之前对于美术馆“元问题”所引发的诸多子问题的提问,广东美术馆试图通过一种新的三年展的模式来对之进行回答的尝试。虽然并不奢求完美地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却希望从行动上开始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尝试。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对于“元问题”的相关解答,必然是无穷尽的,同时也必然是有价值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核心关注点包括全球化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可能性;作为概念的“当代”及其历史蕴含;先锋、实验与传统之关系;作为经验集合和空间形式的城市;以及中国和亚洲在当代世界艺术中的自我定位等问题。其宗旨为立足广东及珠江三角洲文化和社会发展经验和远景,提出世界范围内为艺术界、知识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高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交流和探讨方式,积极建立艺术创造与批判思维之间富有成果的对话。其目的是:通过当代艺术不可替代的表意和形式造型能力,探寻、把握和分析代中国内在的创造性能量,最终以艺术批评和文化阐释的普遍语言,将这种能量汇入对当今人类共同问题的思考之中。

  以“见所未见”命名的主题展,策展人姜节泓设立以下五种思考维度:“未见之物”、“未见之事”、“未见之信”、“未见之城”、以及“未见之变”。“未见之物”主要在物理的维度空间意义上,指向被遮蔽、被包裹、被隐藏、被限制,而未能显现的对象(object)。这种“未见”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未见”不但包含了由现实事物物理属性所形成的“不可见的”、及“可见而暂隐”之物;与此同时,也可以指向一种对于事物本身是否存在的不确定性。“未见之事”包括了无从直接以视觉方式认知的事件(event)。从时间维度而言,“未见之事”是一种现在时的表述方式,或者说,是一个属于“当下”的想象空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未见”。在“当下”的一端有对于过去的“未见”,历史才会有多样的演述,并影响着当下的社会意识、道德标准与文化取向。在“当下”的另一端,更有“未见”的将来。对于将来的“未见”可以蕴涵一份期待,要沿着时间的推移才可能成为“眼见之实”。“未见之信”的“未见”也可以是潜在的动机、未被相关可视媒介所呈现的意志、欲望、精神与力量,或者说,超越于我们赖以生存的三维空间,却没有脱离我们可以想象和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