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今天开幕侧记——广州三年展论坛计划同步进行《中广网》

  中广网9月22日广州消息(记者郑澍 实习生陈玲英)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学术论坛将与展览在时序同步进行。它把本届三年展览本身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和研究方式,结合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必然涉及的拆和建这一看起来是工程项目的行为作为基点,结合历史与哲学,社会与文化,传统与当下,宗教与技术,智能与生态等问题讨论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美术馆乃至当代美术的本质属性及其关联问题。二是元问题,即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以及与此相应的人的心理结构变化等诸多当下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尚未发生的类似性问题。

  据本次论坛负责人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介绍,本次论坛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高度的国际性。表现在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国际批评理论中心本身有四个组成部分,纽约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和上海华东师范批评理论中心,本身包涵了很多国际的学术,知识理论界的参与。

  第二点是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对话。这次的论坛不仅仅是学术界内部不同学科,比如人文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理论,艺术史这些学科的合作,还专门特指整个学术界、知识界和美术界,创作界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的合作是整个中国文化界非常心向往之的事情,80年代有知识界和文艺界密切的对话和合作。但是在90年代以来,随着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这样的合作越来越衰落。借广州三年展的机会,推动知识界和文化界全体对问题的探讨。

  第三个特点讨论的是大问题,根本性问题。一个是切观当前艺术创作,理论,艺术批评的核心的、最关键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二是讨论的是根据当前中国的经验,和当今世界文化生活内部的危机。比方说三年展核心问题是拆与建,这个问题就触及到今天中国现实问题的实质,中国每一天都在拆掉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房子和街道,还有记忆和传统,价值观,共同体,与此同时中国每天还在建很多东西。在拆与建问题上是在破和立过程中,立了什么的东西,出现了什么关于人、社会、艺术、价值的观念。

  论坛第一站在广州结束以后,随后分别将于2012年8月纽约和2013年3月北京进行。

  在答记者问环节,本台记者郑澍提出的问题:“艺术家都有创造力,有没有一个怎样的渠道,或者一个平台,让观众发表他们的理解或者通过他们的理解去阐述他们如何去理解艺术家的理解。”罗一平馆长表示:艺术家理念不被市民理解,我们不会形而上地,冷冰冰地对待观众,我们设计了很多元素,明天后天很多活动,观众能在参与中得到启迪。建议市民一定盯住美术馆,一定更有热闹可看?另外,每一个美术馆他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叫公教部门。公教承担者很多的让观众走进美术馆,让观众认识艺术作品,让观众融入艺术作品,成为艺术作品中的一个成分。让观众怎样去辨识或者吸取一个艺术符号,而掌握整个艺术符号一种重构方式从而得到一种无尽的快感。这是美术馆给公众看的。是面向公众。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