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平:这个三年展不可复制《新快报》



    所以说,这个三年展是不可复制的!而事实上,本届三年展也不是展足三个整年,主题展2012年底即结束了,论坛会延续到2013年3月。只是跨了三年,至于第五届三年展也许会合理地延迟一年。

【关键词:拆与建】“思考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
   
新快报:本届三年展体量如此之大,一个展览串一个展览的结构更是复杂,它的内部逻辑又在哪里?

    罗一平:内部逻辑就在“拆和建”,整个三年展正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在构筑。比如说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展《“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之拓展》,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再现,而是怎样把威尼斯平行展中呈现的问题在中国语境下、广东美术馆的语境下做一个新的演绎。所以,作为一个重新建构的展览,从威尼斯归来,它阐释了我们对文化的认知,充满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新快报:当美术馆遭遇“拆与建”,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暴露出怎样的问题?

    罗一平:我们思考,在这个时期政府为什么把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列入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与此同时,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都在建新馆,深圳、天津等城市也在建大型的美术馆,是什么样的一个发展趋势使美术馆成为了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重头戏?这届三年展,就是让我们回到美术馆自身来思考这个问题,从中不难发现,背后的契机就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的需要。在走过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路程后,我们政府开始在思考着加大文化品牌、文化形象的树立,许多城市都要求把美术馆建设成他们的地标建筑,正是因为美术馆可以成为这个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言人或者窗口,所以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拆”与“建”的问题。

    从北京的城墙,到广州的骑楼,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拆和建中,都体现这个时代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形态、社会形态和民众的接收形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拆解旧结构的同时,也建立起了新结构,拆和建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行为、建筑行为,而是政治行为、文化行为、社会行为。不要简单的看这一拆一建,这其实是百年来的世界社会史、文化史,以及民众心理的重新建构的历史,而我们美术馆也正是通过自身经历这一行为去思考一些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