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题 回到美术馆自身——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金羊网》


    2013年4月至6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策展人: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姜节泓教授与IKON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金斯(Jonathan Watkins);关键词:未见之物、未见之事、未见之信、未见之城、未来之变;主题展论坛:其将成为自“启动展”拉开帷幕以后一系列的讨论计划的总结论坛

    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行动计划;广东美术馆与纽约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合办;总策划人:张旭东、范迪安、甘阳、尹吉男和罗一平;地点:论坛同广州三年展一道启动,陆续在广州、纽约、东京、伯明翰、北京相续展开;论坛核心关:包括全球化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可能性,作为概念的“当代”及其历史蕴含,先锋、实验与传统之关系,作为经验集合和空间形式的城市,以及中国和亚洲在当代世界艺术中的自我定位等问题。

    2011年9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一站:地点:广东美术馆举行;共4场,讨论4个话题,分别为:
    第一场主题:“艺术的终结”—— 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审美可能性;主持人:张旭东;演讲者: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丹托(Arthur Danto,美国国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

    第二场主题:“当代性与历史”—— 作为传统的先锋和实验;主持人:范迪安;演讲者:Susan Buck-Morss(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小林康夫(Yasuo Kobayashi,日本东京大学哲学中心主任)。

    第三场主题:“历史中的城市”;主持人:甘阳;演讲者:Anthony Vidler(澳大利亚库珀艺术与科学学院建筑学院院长),中岛隆博(Nakajima Takahiro,日本东京大学中国近代思想史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第四场主题:“亚洲当代纪实影像”;主持人:尹吉男;演讲者:Peter Osborne(英国金斯敦大学哲学教授,欧洲哲学中心主任),Mihail Impolsky(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高名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史教授)。

    2012年4至5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二站;地点:纽约大学;论坛话题:探讨当代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市场、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012年11至12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三站;地点:东京大学;论坛话题:探讨城市现代性与传统、自然之间的关系。

    2013年5至6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四站;地点:伯明翰大学;论坛话题:探讨东京会议的论题,以及设计艺术与宗教及世俗化的关系。

    2013年10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五站;地点:北京大学;论坛话题:探讨全球化、网络对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影响,以及批评与人文学传统的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