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16日举行《筑龙网》
8月1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此次发布会揭开本届三年展方案的“神秘面纱”,据悉,这次将持续三年的展览包括启动展、项目展与主题展三大部分各个项目缘起、筹备过程及相关情况,体现这一庞大项目在时间、空间上的雄心。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策展人:罗一平、杨小彦、张可欣+张云)将于今年9月22日至11月22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将结合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工程的进行,将美术馆自身作为一个“元问题”,以“拆”和“建”为关键词,通过邀请中外艺术家参与,对美术馆由传统模式向当代模式转换的文化逻辑进行诸多“元问题”的追问。广东美术馆馆长、本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划人罗一平也特别指出:“‘拆’是手段,‘建’是目的。”从美术馆自身的具体问题出发,扩展至一个观念思考层面。如何在美术馆自身改建这一非常具体的工程同时来呈现作品,还有待三年展开幕后见分晓,而这一安排本身也颇具当代性。
除了受邀参加启动展的中外艺术家作品外,“H-BOX
项目组”与“版图移动(东盟与中国:10+1艺术战略展)”作为两个特别板块,将分别呈现爱马仕企业基金会策划的同名项目作品展与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当代艺术主题作品,各自具有鲜明的项目特色。
本届广州三年展的“历时性”首先体现在2012年至2013年间的5个项目展上,其中包括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三个展览——“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之拓展展(策展人王林)、“第三自然:中国再造”(策展人高岭)、“重构纸墨维度的空间关系”(策展人左正尧),以及在英国举行的两个展览(待定)。
体现“历时性”的另一部分则是三年展的“论坛行动计划”(策划人:张旭东、范迪安、甘阳、罗一平),将由广东美术馆与纽约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合作展开。论坛核心关注点包括全球化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可能性;作为概念的“当代”及其历史蕴含;先锋、实验与传统之关系;作为经验集合和空间形式的城市;以及中国和亚洲在当代世界艺术中的自我定位等问题。论坛同广州三年展一道启动,第一站在2011年9月的广州,随后在纽约、东京、伯明翰、和北京之间继续进行,至2013年秋结束。包括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詹明信(Fredric
Jameson)在内的一些海內外知名学者也在受邀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