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年展“见所未见”中的玄机《雅昌艺术网》


张旭东:广州三年展学术论坛
  站十四场 艺术的终结 城市文化

    在整个广州三年展的跨度中,广东美术馆和纽约大学文学艺术批评理论中心、北京大学文学艺术批评理论中心合作展开,做广州三年展深度学术论坛,论坛分为三站十四场。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的“深度论坛”团队学者、“论坛行动计划”策划人张旭东这样阐释:“广州三年展其实是一个常规的三年展,但今年的三年展和美术馆的改建联合起来,以‘拆’和‘建’作为三年展的主题,其实是与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实整个中国正处在一个‘拆’和‘建’的过程中,‘拆’和‘建’的不仅是房子,也是人的一种记忆、社区、传统、观念、价值,这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知识界、学术界有这个责任来介入。三年展启动展的主题“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我简单从美术馆和艺术自身的问题出发,介绍一下论坛的基本计划。”

    论坛第一站在广东美术馆,和广三展的启动展同时间举行,主要是提出问题的阶段。

    第一场主题:“艺术的终结”—— 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审美可能性;主持人:张旭东;演讲者: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丹托(Arthur Danto,美国国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

    第二场主题:“当代性与历史”—— 作为传统的先锋和实验;主持人:范迪安;演讲者:Susan Buck-Morss(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小林康夫(Yasuo Kobayashi,日本东京大学哲学中心主任)。

    第三场主题:“历史中的城市”;主持人:甘阳;演讲者:Anthony Vidler(澳大利亚库珀艺术与科学学院建筑学院院长),中岛隆博(Nakajima Takahiro,日本东京大学中国近代思想史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第四场主题:“亚洲当代纪实影像”;主持人:尹吉男;演讲者:Peter Osborne(英国金斯敦大学哲学教授,欧洲哲学中心主任),Mihail Impolsky(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高名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史教授)。

    论坛第二站定在纽约大学,探讨当代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市场、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论坛第三站开始将回到中国,将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举办六场学术研讨。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