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不息》——邱志杰助手王先生采访花絮

2011年9月20日,邱志杰教授的助手王先生在布展现场接受访问,讲述了他对邱志杰作品《不息》的理解。王先生谈到,作品《不息》是在竹席上用竹篾编织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形象不断变化,代表生长不息。在很多民间工艺逐渐失传的当代,使用竹篾编织来创作作品的方法,是对民间手工艺文化的很好传承。

作品《不息》是由若干个单元组成,其中位于中央展厅的一个单元为《我曾经七十二变》,是方形竹席上连接各种中国人日常生活常用的竹器,例如箱子、桌椅、筷子等。在王先生看来,作品《不息》唤起的不仅是艺术家一个人的记忆,而是一代人的记忆。

作品《不息》其实是告诉观众,我们就在寻找我们的根。我们在寻找和我们的身体、我们的体验与我们的情感。在这个展厅,观众会容易想起了我们父辈的、乡村的文化,它是如此地亲切。作品将竹材上劈出竹篾编织进竹席中, 使竹席和种种竹器紧紧相连。是自然的原生,也是衍生。展厅由数十个“细胞”构成,每个“细胞”既可独立存在,又可随意拼接,让其中的器物产生一种不断变化,不断生长的感觉。地上随意地抛洒着竹篾,一般是完成,一半是待生。


采访(节选)

新闻与影像部:邱志杰那个作品叫《不息》,我们自己在读这个资料的时候,我挺难把握这个作品体现的,这个竹编制品怎么体现主题呢?他会不会觉得观众也比较难理解它呢?

王先生:观众也很难理解的,它这里面有很多的含义的。

新闻与影像部:那你怎么看他的这个作品?

王先生:这个作品是包含了一些老的东西和一些新的东西,就是希望老了以后不要失传,现在这些手工艺已渐渐的退出,很多都找不到了。

新闻与影像部:这是一种民间工艺吧?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