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与城市化同在——罗一平馆长带你看广州三年展

    2011年9月27日上午,罗一平馆长兴致勃勃带着一群媒体朋友行走于广东美术馆各大展厅,向他们讲述本届三年展的参展作品,讲解本届广州三年展的不同布局是互相联系的。罗馆长说,本次展览就像一本书,展览的每个局部,都是这本书的章节。

    这些章节分别独立而互相联系地存在着,同时又共同呈现出整本书的风采。本次展览紧密结合当今人类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本土、从科技到人文,让参展作品通过美术馆自身语境来反思全球化时代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的联系。

1.张新民《农村包围城市?》——农民迈向城市的彷徨

    在这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上千件的摄影作品和扑面而来的农民。张新民是一名摄影艺术家。曾拍摄江西的流坑村里一个董姓族群。他主要拍摄对象是涌入城市谋生的农民。他拍了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与农民工。他的作品着重表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焦虑,在都市打工中寻找自我的焦虑,同时也表现他们如何从焦虑彷徨走向适应。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拆掉了大量的农民的房子,征用了他们大量的土地。在拆解的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农民的心态,农民的尊严,我们保证了多少?
   
2.杨勇《光•景》——迷失都市

    这作品演绎着最直面的城市问题,墙面上、屋顶上是各种各样的灯,灯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都市元素,两边的墙上全是玻璃,另外两边的墙上全是奢侈品,这些元素就告诉观众:我来到了都市,我在裂变,我在分化,我在人群中,我在寻找。人们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会感到人声嘈杂,会生出一种焦虑。在各种品牌、各种高楼中,可能会感到向往,也可能会感到莫明的烦躁。同样,农民走到都市中,看到的是一个迷幻般的都市。走进都市以后我们在思考:难道都市就是这样?难道我们就一直这样迷失?那么我们就在寻找,在寻找最根本的东西。

3.邱志杰《不息》——乡村文化的回忆

    在邱志杰的作品中,会使我们想起了父辈的的乡村文化,它是如此地亲切。在这里我们走出都市,我们希望找到跟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性最恰当吻合的东西。所以,在作品里面,“编织物”代表了过去。但是,难道我们的寻找只是为了回到过去、回到乡村吗?就像我们吃惯了大鱼大肉,我们要去吃野菜一样,我们的目的不在这里。我们还得再前行,寻找未来在哪里。我们不会停留在过去,过去只是一个安慰,只是一种点缀。

4.阮初枝淳《呼吸是自由的:12,756.3—杰克和广州菩提叶,165km》——古老都市的祈祷

    城市化的进程让每个人的心都来到了都市。这组作品是一个日本人在跑步,他沿着整个珠三角的水系在跑,他通过“跑步”来认知广州这个城市。他在这种酷暑天徒步跑一百多公里。艺术家以广州这座城市的地理形态为内容,展开形成了一张菩提叶。艺术家尝试以跑步的形式描绘出一枚巨大的菩提叶覆盖在广州城上。菩提树的树干将始于珠江三角洲的水源,其脉络伸展向三角洲地区并通向城市。菩提叶使人联想到幸运符,整个城市是一片由北入南流汇入南海的许多条河流滋养着的叶子。在本质上,这是一座城市具有纪念性的一方,它同时被理解为一个关于广州城诞生的传说。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