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录音整理)


   
3.《画廊》记者:各位老师您好,我是《画廊》杂志的记者,我想问一下,策展人和艺术家这个团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他们的策展的主题跟艺术家的创作有没有围绕着美术馆的源问题去展开。因为现在嘉年华式的大展,它有一个问题就是观众他走进美术馆,他看到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可能跟这个主题未必会切题。然后我想问一下这个三年展也会同样地存在这种问题?有没有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罗一平:在整个比较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挑选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我们跟所选定的艺术家反复地磋商,商量他们怎样围绕我们的关键词“拆”和“建”,怎么围着“拆”和“建”的城市化这样的一个主题来做作品,来修改作品。绝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是专门为这个展览而作的,有些是艺术家原有的作品,但为这个展览特定的主题进行了一些修改。所以我相信当你走进启动展、主题展、项目展中、时、,这些主题的脉络、线索就会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作品中。谢谢!

4.《南方日报》记者:各位老师好,我是《南方日报》的记者,我想围绕着这次展览“拆”和“建”的主题,这其实也是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所以我想请教一下罗馆长,关于美术馆本身的拆和建,即关于美术馆的这个方案,另外就是我们的艺术家和策展人的一些想法,包括他们的作品,包括市民的一些想法是不是能够反馈到这个美术馆本身的拆和建这个问题上?谢谢!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工程的改扩建,就是拆了原来的,再来建,所以“拆”和“建”是它的关键词。前段时间,网络上传出来说广东美术馆要拆,要推倒重建。至于是否推倒重建,或者是怎样地建,这不是我这个馆长能够决定的,我们将会依据设计师,依据广东对这个美术馆的整体的定位来确定改扩建的形式。
   
姜节泓:用嘉年华式的展览,我不知道其他的项目展的策展人,我觉得这个是作为我们两个合作的主题展,是我们努力避免的,因为我们这个展览的规模会很大,但是艺术家的人数不会太多,不会超过100人。这是我们的预计。但我们的跨度相当大,大概会有好几十个国家的人来参加,主要是欧美的、日本的国家。当然我们会保证有1/3的中国艺术家参加。我们艺术家的名单应该在明年春节之前宣布。

5.“99艺术网”记者:双年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想请张旭东老师帮我们阐释一下,比如会涉及到哪些内容和重要的话题。

张旭东:一些共同关心的根本性问题,比如有一位在艺术史、艺术理论领域里面是非常有威望的理论学者,年纪很大,80年岁了,身体不允许长途旅行,所以他参加了我们纽约那一站的活动,他非常关注这个活动,也非常想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他给我写信说只能在纽约看,幸好在纽约还是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作品。
   
他提到了艺术的终结,这完全是一个西方艺术史的艺术哲学问题,在中国会有什么样的答案,会有什么样新的考虑。像这样都是属于广义的当代中国艺术的创造性的和中国社会活力的问题,所以从艺术的终结自然而然过渡到当代性。这个当代性不是一般的抽象的当代性,而是当代中国怎么看自己的历史,怎么看自己的未来,怎么看正在发生的事情本身的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