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录音整理)


      
姜节泓: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挺专业的,我经常会碰到一些记者会问一堆问题,问完以后,“先生请问您贵姓”。您刚才提的,而且不仅仅是一箭双雕的问题,三个人都“打击”到了。我的回应是,这个问题其实在国际层面上是一个挺普遍的问题,就是双年展和三年展不仅仅是一个美术馆内部的展览,而是一个城市形象的呈现。包括我们学校在2006年的时候有个博士课题,是专门研究上海双年展,它研究的不是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机制,也不是研究上海双年展等等的一些艺术家所做的贡献,而是研究上海双年展是如何创建一个新的文化城市形象的。我想广三展同样作为广州作为广州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它同样承担着这样一个文化使命。那么在具体的呈现上面,我想我们的展览的展出地点不仅是在广东美术馆,也在我们昨天去考察的广东美术馆分馆、大剧院的分馆场以及花城广场、正佳广场、商场、和花城广场周围的图书馆、省博物馆、少年宫。我们今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还在想,我们对“见所未见”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方案,是为少年宫做的,当然这都需要进一步的来推进和确认。我觉得这个展览是为了广州做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见所未见”这个词汇所激发的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造力,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同时是激发着观众的创造力。什么东西未见呢?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通俗的问题,特别能够激发大家视觉想像的一个问题。下面我请我的搭档看看是否有所补充。
      
乔纳森•沃金斯:我并不相信在艺术作品和其他事情之间存在着什么差异,关键是你怎么看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根本上的一个差异。这个差异经常发生在美术馆内的作品和美术馆之外的一切。我觉得最好不要把美术馆看作一种超越极限的、类似宗教的这样的结构,美术馆是和城市的一切镶嵌在这个城市当中的一个机构。我们和整个城市紧密地打交道,这对我来说是个义务,我们并不是和城市相分离的。
   
2.《美术展览》记者:你好,我想问一下罗一平馆长,因为我们知道广州刚办完广州亚运会,耗巨资,这也是一个文化、文艺的一个大聚会。那么我们所说的艺术与他们所定义的艺术的区别是否能在这个展览中间得到讨论?另外一种是我们的中国人都知道,广东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化沙漠”,它曾经是淘金的一个地方,刚才的乔纳森•沃金斯用水和像素、生命,我们也可以说文化就像水一样,它可以给沙漠带来生命,那么我们首先得打好渠道,就是说你要去灌溉,那么这个渠道在哪儿?你怎么去给这些广东的民众打好这个渠道?美术馆不仅仅只是一个朝圣的神殿,更加是一个大家能够去参观的一个电影院。谢谢!

罗一平:谢谢提问。我得更正一下,广东并不是一个文化沙漠,当然很多人都是这样说的。我曾经在中央美院,在北京待了很多年。当我在北京的时候,要我来谈到对广东有什么的印象的时候,在艺术方面除了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之外,其实我对广东的东西也知之甚少。但是到我融入,进入到了广东,在广东的这10年当中,我感觉到了广东文化的深远和广的文化的伟大。在这里,我们这个广州三年展为什么要到北京来做,我们这个三年展为什么一直强调它的国际化,包括我们的论坛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走出中国之外,就是说通过广三展这样的一个具体的事件,告诉世人、告知世人,广东的民众、广东的政府、广东的文化是如何在坚守它的文化,如何在思考广东本土的问题和国际国内的问题的融合。所以三年展呈现的是广东自身对文化的一种认识的态度、一种包容的态度。我们也都知道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正是这些事情不停地构成了一些文化事件,这些文化事件在见证着广东的文化发展。所以对这个问题,我对你作出一个否定回答。还有一个,广三展和亚运的耗资问题,广东确确实实是个经济大省,正因为广东是经济大省,所以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也就是渴望通过亚运、通过广州、通过广三展使这个城市在国际上打上一个鲜明的文化的标识,是这样的。谢谢!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4-2006 GDMo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3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