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看一朵花的自信去看当代艺术——记“如何‘看懂’当代艺术”讲座
 

    11月1日下午三点,在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举办了“如何‘看懂’当代艺术”讲座。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邓启耀、本次三年展参展艺术家陈侗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现场观众踊跃提问,部分问题大胆甚至有些尖锐,主讲人的回答语言生动风趣,内容却实实在在。此次交流会不论从主题、形式等方面完全围绕观众的需求,因此反应热烈,直到交流会结束还有许多观众带着问题依依不舍。
   

    “十万个为什么”观众问卷活动从三年展开幕至今已经有近两千位观众的参与,广东美术馆邀请策展人、评论家和艺术家挑选了部分问题进行回答,并在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美术馆网站上陆续登出。
    除了文字交流,我们一直计划举办一次观众与艺术家、评论家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希望能为热心参加活动的观众提供更多与学者专家沟通的机会。
    在我们收集的问卷中,对当代艺术、对三年展有一定了解的观众提出的问题多是针对“与后殖民说再见”这个学术的主题和具体作品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对整个当代艺术的不理解,这些问题出自非艺术专业,想了解艺术却不知从何下手的观众。所以本次讲座我们不但针对对艺术有一定了解的群体,更希望为普遍的不了解艺术的大众提供一条“看懂”艺术的线索。

   

    11月1日下午三点,多功能厅陆续坐满了有备而来的观众。首先是三位主讲人对讲座主题的陈述。
    王璜生馆长从展览组织者的角度请观众不要因为对象的艰深就轻易放弃,没有人说看不懂一朵花,因为大家对欣赏花有自信。其实每个人对花的了解程度不同,所以欣赏花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对待艺术也不要一开始就拒绝,大家可以主动丰富背景知识,从而获得对艺术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邓启耀教授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观众,表示许多作品他也看不懂。策展人提出概念,再经艺术家传译,艺术作品到达观众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所以要理解,或者说“看懂”一件艺术品几乎是不可能的。艺术家陈侗则直言对自己的作品都没有一致的解释,每次表述总在不断变化。观众不必追究准确答案。只要对有兴趣的作品进行搜索,就能找到相关的线索去理解。

   

    三位主讲人的开场白似乎都是对“不懂”艺术的观众的鼓励,接下来的提问时间,观众们大胆提问。
    最普遍的问题还是围绕“看不懂”,而且作品太多,信息量太大,无从下手。主讲人的建议是,只选自己感兴趣有感觉的。细节深究不了,找到共鸣也是收获。就像去餐厅吃饭,餐牌上那么多菜,能点的也只有几个,合胃口就好。
    对于尖锐的问题,回答也很坦白。如有观众提出本次展览的作品好像并不都切合主题,是艺术家跑题吗?王璜生馆长坦言,展览的名字“与后殖民说再见”是一个话语,它引发艺术家就此去表达他们对文化对环境对历史的思考,甚至可以是很个人的思考,如白双全的作品。
    还有关于当代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中国波普艺术等问题,三位主讲人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作出客观的回应。
    正如王璜生馆长所说,美术馆提供的只能是提示,更多的阅读欣赏还需要观众自己主动了解和探索。同样,本次交流会也许没能回应每一位关注三年展、关注当代艺术的观众,我们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大家提供一点提示,引发大家的兴趣去参与,也正因为有了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作品才更加完整。


                                                               公共教育部:黄亚群
                                                               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