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的圆周
 

从广东美术馆延伸开去
   
为期7天的十一长假刚刚结束,广州三年展也度过了观众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7天当中,几乎每天都有逾3000名观众来到美术馆品尝这道当代艺术的国际盛宴。仅在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参观观众的数量可以媲美三年展正式对外开幕的第一天的场景--超过3000名观众排队买票入场,感受了一场从装置、油画,到影像、动画的旅程,从二沙岛到时代玫瑰园,从中国到南非,漫长而丰富的行程。一名定居香港的艺术撰稿人对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如此吸引观众的场景感到赞叹,她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展览可以吸引这么多的观众,尤其是有些难解,甚至晦涩的当代艺术展竟然吸引了如此多的年轻观众。当她结束一整天在美术馆的参观后,她仍激动的说,对于这样一个展览,她愿意花很多天来看每一个作品。
    进入一楼1号展厅,朱昱的《为联合国成员国所做的192个方案》尤其吸引观众的目光。192个方案被制作成192个展示框,观众不仅被图片所吸引,更重要的还有其利用国家的文化差异而想出来的192个艺术方案。以色列的《旧约》、大不列颠爱尔兰王国的《哈利波特与训练营》,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假人》等等都是观众谈论最多的提案。连工作了数十年的展厅管理员都感叹道,美术馆从来没有长时间的有这么多观众来参观,而他们对当代艺术的好奇心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二楼的通道内,从国庆期间起开始播放了著名摄影家刘香成的作品《场景背后:一个图片上的中国》。刘香成是唯一一名获得普利策奖的中国摄影师,作为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获得者,刘香成展示的中国场景不仅仅是他自己镜头下的中国变迁,还包括了记录下中国重要的六七十年代的王世龙及女性摄影师晓庄等人的作品。记录当下中国的除了老一辈的摄影家,新兴一代以记者身份出现的摄影家像余海波、刘铮等人的作品也被收录到这本由刘香成编辑成册的《China》的画册里,观众再一次的可以从图像中阅读到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历史。
    位于美术馆三楼的展厅的作品都可谓称得上是“大家伙”。吴俊勇的《蜘蛛的圆周》应该是最吸引观众的作品,这件作品覆盖了美术馆原来的天井,作品由八个面的投影屏,观看着画面上各具特色的马戏团角色,这些角色没有明晰的五官,可是身体形态的特点让观众不仅发现视觉上有趣,有观众也仔细揣摩许久其中的含义。马戏团似的世界正是这名艺术家对生活窥伺般的观察。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收到了观众所给予的最多的热情变成了构成一楼大厅内墙面的砖块,这些墙面像一个圆周一样将三年展包围起来,形成最坚固的支持。

   

   

   

   


资料来源:三年展办公室 刘潇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