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吸引公众走进广东美术馆,而面对这些表达艺术家个人经验和情感的作品,面对“与后殖民说再见”这样的主题,观众常常会有自己的情感和疑问。这些情感和疑问都只能被默默的带出美术馆吗?
公共教育部在展览现场开展了一系列的观众互动活动,其中“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希望留下观众的声音,请策展人、艺术家或批评家共同探讨,定期在羊城晚报刊登,并举行讲座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从9月6日开幕以来,观众对各项互动活动反映热烈,至9月14日已收集300多份
“十万个为什么”问卷。观众对作品各有偏爱,“新山海经”和“垃圾系列”多次被提及。问题则涉及展览的各个方面。有些关注作品和创作--“金砖墙为什么少了个大缺口?”,“为什么希罗多德船的倒影像鸟巢?”“在创作中艺术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的问题表达对广东美术馆的期待“为什么要三年展一次呢?这么好看,为什么不半年或一年一次?”也有观众传递意见和迷思--“影视作品展示位置集中,观众容易视觉疲劳的”
、“当代艺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否只是看热闹?三年展之后,广州何去何从?”
不论是鼓励还是提醒,我们都非常感谢观众的参与,为此广东美术馆每周抽出三位观众送出三年展纪念品一份。
广东美术馆王璜生馆长抽出第一周(9月7日--9月12日)的三位获赠纪念品观众。
他们是:曾珍宝,林健,天伏。
获得纪念品的观众同时还可获赠门票两张,与朋友一起免费参观一次展览,我们将电话通知,凭相关证件在前台办理。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希望听到观众更多更真实的感受。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黄亚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