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鹤专题(一) | 镌刻历史:潘鹤与新中国主题性雕塑创作
2023-09-22
编者按
 
潘鹤先生作为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雕塑家,用他的艺术创作将凝聚在不同时期中的民族精神共性提炼于作品之中,为蓬勃向上的时代面貌做出了深刻又精彩的诠释。此次策划“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潘鹤与新中国雕塑研究展”,旨在通过潘鹤作为时代的撰写者、新中国艺术的开拓者的杰出成就,展现出一个全面立体、栩栩如生的艺术家形象。针对此次展览,广东美术馆特别推出“潘鹤专题”系列,邀请大家一同走进潘鹤先生的艺术世界,感受不朽的精神力量,领会永存的时代风貌。
 
△展览专题片
 
潘鹤的创作生命,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绵延。
 
新中国成立后,潘鹤开始尝试与国家民族相关的主题性创作,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和以普通大众为主题的人民群体性创作在这一时期占据重要地位。
真实是潘鹤创作中的重要原则,他一直强调艺术家要“忠实于自己的所见所闻”。
其作品往往以巧妙的主题切入,用生活化的情节场景来概括叙事,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浪漫主义元素。
这一时期,他先后塑造了《当我长大的时候》《艰苦岁月》《大刀进行曲》等经典作品,每一件皆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感情表达。
作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他用自己的雕塑艺术标记了时代之魂。
当再度回望,这些经典的艺术形象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不同角度的解读也赋予作品多层次丰富意味,使其在历史流动中超越了时空的意义。
 
第一章 记录者
 
潘鹤与新中国主题性雕塑创作
As a Recorder:Pan He and his Thematic Sculptures for the New China
 
艰苦岁月(中稿)
 
玻璃钢 174×150×178cm  1956年
 
自弹自唱(《艰苦岁月》前身)
 
47×43×40cm 玻璃钢 1946年
 
艰苦岁月(小稿)
 
玻璃钢 44×46×38cm 1956年
 
艰苦岁月(第一稿)
 
铜 83×83×65cm 1956年
 
1956年,潘鹤先生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创作了这件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雕塑。在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后,构思落实在海南游击队退守母瑞山的故事上。潘鹤突破了雕塑以往在表现历史题材时概念化、公式化的局限,放弃了表现激烈地战斗场面的塑造,而是截取了艰苦岁月中一段平凡而温馨的场景:老战士悠闲的吹奏着笛子,嘴角微露着笑意,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温情,既有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也有对身边革命接班人的关爱与期望;小战士托腮倾听,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虽然二人衣衫褴褛,却丝毫感受不到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反而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面貌,生动地展现出红军战士顽强不屈、昂扬奋发、不怕困难、信念坚定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艰苦岁月》最早的原型,即潘鹤创作于1946年的《自弹自唱》,同样是人物一老一小、一个在弹奏乐器一个在听,但不同的是原型中的老头冥顽高傲、不屑于理会年青人的心曲,而年青人虔诚地弹着琵琶,渴望着老一辈社会对他们的理解。潘鹤在谈到这件作品时提到:“当时的想法是,那个小孩是我,大人是这个社会,我想把我的心声跟社会说,但社会却不理我,说的是我自己的苦闷。10年以后,我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艰苦岁月》),吹笛子的人是我,听的人则是这个社会”。
 
 
 
 
 
《当我长大的时候》潘鹤 玻璃钢 58×45×41cm 1952年
 
《当我长大的时候》是潘鹤的成名作,表现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给一个小女孩讲述自己的理想的生动情形。小男孩伸出手指似乎在陈述要讲的要点,而小女孩则双手托腮聚精会神地聆听。作品从最为平凡和极具童真的生活场景入手,预示出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新中国、新生活的气息相扣应。作品问世后,被选中代表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送往瑞士举行的国际母亲节大会上陈列,随后又被送往波兰,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和轰动。
 
 
 
 
 
《忍无可忍》(头像)潘鹤 玻璃钢 78 x 85 x 100cm 1960年
 
原作是潘鹤应中国革命博物馆之邀创作的一件大型雕塑,其创作主题是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持续16个月,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选用健硕的码头工人为塑造对象,清晰有力的手部与腹部肌肉,证明他从事的职业;朴实的脸庞,紧闭的双唇,说明他性格敦厚不善言辞;而牙关咬紧,双目愤怒,说明他已忍无可忍。他双手抱起显示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抗争力量,表现中国工人阶级不可摇撼的伟大力量。手本是创造世界的,但他双手挽起,世界便要瘫痪。这就是他的宣言——“罢工,我不干了!”
 
 
 
 
《大刀进行曲》(小稿)潘鹤、梁明诚 铜 55 x 30 x 55cm 1975年
 
1976年,潘鹤与梁明诚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委托,创作了雕塑《大刀进行曲》,作品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身份、年龄、性别不同的抗战者群像。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抗战精神凝固成气势雄伟的视觉史诗,彰显出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团结御敌、众志成城的民族气魄和义无反顾、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虽然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动作和气质,但他们身上所共有的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以及在艰苦条件下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雕塑中的每一个形体都饱含激情,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似有一股蓬勃的力量向外迸发。2015年,该作品因为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主题特色被中央军委选中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和纪念邮票”的主要图案。
 
 
 
 
 
《睬你都傻》 潘鹤 玻璃钢 35 x 43 x 68cm 1978年
 
潘鹤以鲁迅为原型塑造了头像,先生飞扬的头发、轻蔑的眼光,高傲的、横眉冷对的正义之气,正抒发了潘鹤当时内心的激情与感受,即对于一切丑恶的东西的抨击。潘鹤觉得对于失去良知和人格的坏人,何须“横眉冷对”般的动怒,根本就不屑一顾,广东话叫“睬你都傻”。潘鹤坚信真正的强者自有一份真诚与自傲,自有一种坚强而豁达的精神力量。
 
 
 
 
 
△展览现场
 
潘鹤
1925-2020
 
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曾为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首批院士。曾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雕塑艺术终身成就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以及首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高校雕塑课程转型为民间工艺的“三雕”为主的历史背景下,率先向全国提出了“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社会主义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观点,并首次将城市雕塑创作引入高等艺术教育领域,成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作品数以百计,遍布国内外数十座城市,许多雕塑已深深融入当地城市景观,成为当地城市地标。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潘鹤与新中国雕塑研究展
 
时      间:2023年9月8号至2023年10月8日
地      点:广东美术馆1/2/3/4号厅、潘鹤雕塑园
 
指导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协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岭南画派纪念馆/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
 
策 展 人:王绍强
展览统筹:胡锐韬/江   飞
策展团队:田   收/林   薇
 
项目负责:董景怡/王   宸
展览组织:黄海蓉/廖呢喃
藏品研究:黄亚群
展览协调:高玉华/谢雪藩/程群芳
展览陈列:武鹏飞/苏   玥/李 漾/魏宇彤
藏品管理:卢   璐/林   蕾/黄广林/吴宇昆/赖伟雄/邓锦洪/陈洁全/赖至纯
新闻推广:涂晓庞/曾睿洁/刘丹妮/李伟杰/刘世新
公共教育:叶小青/简亦馨/戚祖晴
艺术修复:刘端玲/莫述文/麦润怡
文献管理:周善怡/严伍先/黎子华/刘苑婷
视觉设计:another design
视频拍摄:可观视频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白鹅潭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二沙岛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

Copyright©粤ICP备12071615号
本网站所有文献、素材,除特殊说明,版权均属于我馆所有。
白鹅潭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二沙岛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