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场】舞蹈、光影与空间的奇妙之旅——“实验舞蹈工作坊”小记
2010年7月20-23日,广东现代舞团刘琦老师带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夏令营学员,在广东美术馆9号厅办起了“实验舞蹈工作坊”。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舞者聚集于此,在美术馆展厅独特空间和老师编排的奇妙光影中,探寻舞者与光影和空间的关联。在整个“实验舞蹈工作坊”过程中,观众可以随意出入9号展厅,进距离地观看一场现代舞表演的诞生过程。而我这个在旁协助的志愿者更是大饱眼福,随着舞者们的一动一静,体验了一次关于现代舞、光影与空间的奇妙的感官之旅。

图1:刘琦老师在向学员们阐释舞蹈、光影与身体的关系,引导学员们根据现场环境进行即兴创作。

图1:刘琦老师在向学员们阐释舞蹈、光影与身体的关系,引导学员们根据现场环境进行即兴创作。
一开始,舞蹈的现场是一片凌乱,物品随意堆放,舞者们在不同的物品间游走和思考。这时,旁观者(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零基础人士)走进展厅会觉得一头雾水。然而,一旦静静地坐下来,眼看舞者们时而Solo(独舞),用风格各异的肢体语言表达情感;时而团体合舞,不断变换着“队形”,甚至利用墙壁造出特殊的效果,眼前上演的现代舞开始变得韵味十足。那些自由流畅的舞步,方向无从预料的身体跃动,乍停乍起的华丽变奏,让人沉醉其中。观众一边欣赏舞蹈,一边依据自己的理解“翻译”舞者的肢体语言,揣摩着舞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意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图2:一位舞者选择了带有透明薄膜的场景进行创作。她在薄膜之间穿梭往返,就像鱼儿一样灵活。

图3:这位舞者选择了墙角,她的动作时而迅速有力,仿佛一个面对两难处境的人正在挣扎求存;时而又犹豫不决,似乎对两面墙都颇有感情,不忍心放弃任何一个。

图4:在老师的引导下,舞者根据自己对空间的理解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即兴演出的彩排。图中几位来自西方的舞者对这一堆展台很感兴趣,正在谈论如何编排他们的舞蹈。

图5:在另一边,三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舞者选择了一段旋转楼梯作为表演“道具”,尝试了多个动作才找到最满意的表演方式。

图2:一位舞者选择了带有透明薄膜的场景进行创作。她在薄膜之间穿梭往返,就像鱼儿一样灵活。

图3:这位舞者选择了墙角,她的动作时而迅速有力,仿佛一个面对两难处境的人正在挣扎求存;时而又犹豫不决,似乎对两面墙都颇有感情,不忍心放弃任何一个。

图4:在老师的引导下,舞者根据自己对空间的理解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即兴演出的彩排。图中几位来自西方的舞者对这一堆展台很感兴趣,正在谈论如何编排他们的舞蹈。

图5:在另一边,三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舞者选择了一段旋转楼梯作为表演“道具”,尝试了多个动作才找到最满意的表演方式。
与正式的现代舞不同的是,这次工作坊带有实验的意味。更让我惊讶的是,当舞蹈被置于光影变幻的空间中,竟能产生异常丰富的效果:投影仪将闪烁变幻的影像投映在墙壁上,两面墙壁夹角处的一片空间似乎就成了光影变幻的角落,舞者在其中翩翩起舞。我们只能看到舞者在光亮时的姿态,而看不到黑暗时的舞姿。这样,在光与影的交替中,原本连续的舞蹈变成一帧帧定格的画面,断断续续地播放,制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给我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视觉梦幻,还有刘琦老师指导学生时说一句话:“感受身体在光线之中穿梭。”这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身体 • 空间 •光影”这活动名称的含义。在充满光影的空间中,舞者不只是单纯地在空气中挥舞双臂,而是仿佛游鱼在水中畅泳一般。舞者在光与影这片稠密流动的介质中自由地游动,既鬼魅又惊艳,让现场的所有人都领略到舞蹈的独特魅力。

图6:在solo作品完成后,学员们想象着这个空间里即将被光影、色彩填满,进行着新一轮的即兴创作。

图7:休息时间,刘琦老师与舞者们在进行交流。在整个工作坊过程中,刘老师都有用相机或录像机拍下舞者们的动作,并与大家反复观看照片和录像,讨论如何表现得更好。

图8:加上光影、色彩和音效效果后,有的舞者即兴调整了原来的动作,使之变得更灵活;有的则增加或减除了一些动作。

图9:在最后完成的一段集体演出中,舞者们将前些天体验过的色彩、光影、空间、声效等要素融汇在一起,完成了他们的作品。

图10:随着光影的移动,舞者们穿梭其中,环境与人的互动造就了艺术之美。
给我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视觉梦幻,还有刘琦老师指导学生时说一句话:“感受身体在光线之中穿梭。”这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身体 • 空间 •光影”这活动名称的含义。在充满光影的空间中,舞者不只是单纯地在空气中挥舞双臂,而是仿佛游鱼在水中畅泳一般。舞者在光与影这片稠密流动的介质中自由地游动,既鬼魅又惊艳,让现场的所有人都领略到舞蹈的独特魅力。

图6:在solo作品完成后,学员们想象着这个空间里即将被光影、色彩填满,进行着新一轮的即兴创作。

图7:休息时间,刘琦老师与舞者们在进行交流。在整个工作坊过程中,刘老师都有用相机或录像机拍下舞者们的动作,并与大家反复观看照片和录像,讨论如何表现得更好。

图8:加上光影、色彩和音效效果后,有的舞者即兴调整了原来的动作,使之变得更灵活;有的则增加或减除了一些动作。

图9:在最后完成的一段集体演出中,舞者们将前些天体验过的色彩、光影、空间、声效等要素融汇在一起,完成了他们的作品。

图10:随着光影的移动,舞者们穿梭其中,环境与人的互动造就了艺术之美。
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张韵思
摄影:龚名扬
编辑:陈彧、叶小青
2010年7月26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