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讲座|负形——先天盲人对于视像研究的启示

从“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展览的主题出发,我们邀请艺术研究工作者魏珊女士与大家分享视觉/非视觉之关系的话题。人们习惯于优先以视觉感知世界,而先天盲人毫无视觉经验,却以其视觉的虚无撬动明眼人的视觉世界整体。幸运的是我们得以通过语言沟通视觉之有、之无,虽然其中充满岔路,却也必定充满发现。
项目负责:李嘉仪
录制剪辑:林志豪
线上讲座|负形——先天盲人对于视像研究的启示
时间:2020年5月
主讲:魏珊(艺术研究工作者)
主讲人介绍
魏珊,艺术研究工作者,毕业于中国美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讲座视频
+ 点击这里可在腾讯视频平台观看
讲座导语
魏珊的毕业论文《负/赋形——先天盲人对于视觉成像与赋形的启示》,基于大量与视障人群的直接接触经验,以及多层次的社会调查,提出了从“负形”维度来重新看待视觉经验的思路和方法。其中的诸多案例、话题,与“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展览遥相呼应。为此,我们邀请她来与公众分享其中关于“负形”的话题,希望通过她的研究成果,引发更多关于视觉世界的讨论。
——张芬(“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策展人)
内容概要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先天盲人毫无视觉经验,却为我们“看守”着“显像成形”的秘密,那是一份极珍贵的礼物——视觉的虚无。在此,我们在由眼睛进行识别的光在屏幕上的投影成像的层面上讨论一种“负形”。
主讲人以明眼人和先天盲人在影像层面的正负关系为线索,首先谈到了“屏幕”的双重性。正是由于屏幕的透明性对于先天盲人来说不可能,他们才牢牢把握屏幕的物质性,供我们反思明眼人如何将屏幕看透。
其次,在这个“平面-屏幕”的基础上,先天失明后复明着带我们从头遍历视角、距离、轮廓、重叠这些视觉成像的框架性“设置”。借助复明着投向世界的“第一眼”,我们得以一窥视觉这项庞大工程的组构。
最后,主讲人提及到伴随着将事物的影像分离出来、事物和事物的影像并存的时候造成的悖谬的影像意识,以及其中一种主流的成像模式——镜头样式。
线上互动
线上互动
在本活动的微信推文内(点击这里查看)向主讲人或策展人提问,将有机会获得一套限量版的盲文导览卡。

这是一套集盲文、可视文字的实体卡,
通过二维码可进入对应作品的导览页面,
浏览文字、图像、视频,聆听艺术家的“亲声讲述”。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