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教育 / 美术馆课堂

【美术馆课堂】“科学、艺术考察”之参观广东美术馆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一种米养百样人。美术课不应该是教师指着书本上的名画告诉孩子们这些画有多美。为什么要把自己对美的认识强灌进学生的脑袋?让他们走进现场直接体验什么是美,不是比纸上谈兵来得更好吗?”
 
美术馆课堂|“科学、艺术考察”之参观广东美术馆
主持老师:叶小青,黄丹燕
参与群体:景泰中学初一、初二学生(约60人)
课堂时间:2012年11月24日
参观展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
活动照片:(附上网站相册链接)
作业汇总:(附上网站相册链接)
* 版权文字,转载请与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联系。
 


活动回顾
 
 
图1:第一次与当代艺术亲密接触,孩子们最大的疑问是:“这也算艺术?”

美术馆是丰富的艺术资源宝藏,但曾经有调查显示,近八成上海中小学生从未去过美术馆(数字来源于2008年上海美术馆教育部公布的一项历时5个月的调查。上海19所小学、15所中学、3所幼儿园、4个少年宫的业余美术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2735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在有效的11785份问卷中,参观美术馆1次以上5次以下的有2632人,占22%;参观5次以上的仅有271人,占2%;从未去过美术馆的有8882人,占总人数的76%。) 。尽管广东美术馆已经在2011年免费开放,我们也发现,到美术馆参观的广州学生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中小学生并不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美术馆处于中小学生的视野和生活之外呢?在2012年,我开始尝试与一些中学老师接触,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景泰中学的美术老师黄丹燕。黄老师告诉我,学生很少团体外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但也有许多别的原因。在每年初中新生入学的时候,她都会在第一节美术课上问同学们“谁去过美术馆?”但每次举起来的小手都寥寥可数。她认为,这可能与在大多数中学里美术课不受重视有关,也与学生家长尚未意识到可以鼓励孩子们利用美术馆资源有关。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初中生很少有接触艺术的机会,因此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也变得非常局限。但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并不主张“闭关锁校”,大量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在近年来陆续免费开放,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否能让学生利用,除了媒体宣传和家长教育之外,老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图2:黄老师在通过面具教孩子们认识肖像画。
 
在沟通的过程中,黄老师提及现行的中学美术课程设置了《科学、艺术考察活动》一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策划外出考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广东美术馆不正是这个课程的最佳教具么?经过仔细的考虑和探讨,黄老师决定尝试把这次课堂与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结合起来,办成“美术馆课堂”项目。而我也培训了志愿者导览员进行协助,以求让同学们来到现场之后,能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


在决定之后,黄老师先到美术馆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志愿者导览员一起做了导览的准备。随后,她在学校用一堂课时间给初一的同学们介绍外出考察的筹备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要考察一个地方,应该做些怎样的准备?”“考察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考察之后应该如何总结?”等问题。课后,黄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三个课程作业题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项,通过实地考察来完成。这三个题目分别是:带你的爸爸妈妈参观校园、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到广东美术馆参观广州三年展。由于广东美术馆离景泰中学较远,所以“参观三年展”这一题目采用了自愿参加的方式,并要求学生们一定要提前跟家长商量,保证安全出行。


由于是第一次安排这样的考察活动,黄老师特意在课堂上跟同学们详尽地介绍了广东美术馆和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情况。没想到,听了介绍之后,孩子最关心的问题竟是美术馆是否需要门票。当得知可以免费参观,并且老师和导览员会在现场讲解之后,孩子们走进美术馆的意愿顿时提高了很多。当时就有过半数同学表示愿意参加这次考察,并答应会回家征求家长意见。根据课堂上的调查,我们预计会有20-30个孩子来到美术馆,但实际上在11月24日当天,有60多位同学在约定的时间来到美术馆门口集中,除了初一的同学之外,还有不少得到消息的初二同学。这个人数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图5:志愿者导览员在给初二的同学讲解。

参加这次实地考察活动的同学里面,90%是从未来过广东美术馆的。但他们在出行之前,分成小组进行了很好的准备,并在网上查好了乘车路线,制作了完善的出行计划。到达美术馆之后,大家根据黄老师的要求分成了3组,初一的同学跟着老师参观,初二、初三的同学跟志愿者导览员参观。由于是第一次来到美术馆,同学们都非常兴奋,难免有些吵闹。平时同学们接触最多的艺术是绘画(尤其是日本漫画),因此常常会把艺术和绘画看作一回事儿。所以当大家发现眼前的当代艺术作品跟自己理解的“艺术”完全不同的时候,就开始向老师和导览员们抛出各种各样的疑问。经过引导,同学们明白了艺术不止是绘画,还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有许多奇思妙想隐藏其中。一位同学在讲解结束时告诉志愿者导览员,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艺术的世界。随后,黄老师还为没有按时到来的同学再讲解了几次,直到每一位同学都看完展览,由家长接走或者自行离开才有时间喝水和休息。


这次课堂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美术馆教育是传统课堂教育的延伸,借助原作的力量,孩子们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切身的体验。外出考察的方式也锻炼了孩子们自主筹备考察计划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一次与当代艺术的近距离接触,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看艺术的窗户。对本次课堂的效果,黄老师说到:“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一种米养百样人。美术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指着书本上名画告诉孩子们这些画有多美。为什么要把自己对美的认识强灌进学生的脑袋?让他们走进现场直接体验什么是美,不是比纸上谈兵来得更好吗?”


事实证明,孩子们在现场的收获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在作业还没有完成之前,黄老师就陆续收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分享:“在美术馆没午饭吃,所以中午不得不离开,很可惜。”“原来不可以在美术馆里面跳舞啊,我们以后会在馆门口跳完了再进去。”“我以后会抽时间去美术馆参观的。”黄老师带回学校的展览画册成为了同学们的宝贝,没去成的同学看了画册之后,激发了要到现场看看的想法。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发布的微博报导更是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被转发了70多次。去过的同学纷纷表示大开眼界,没去成的同学则是各种羡慕嫉妒恨。连毕业了的同学也发出了“我们当年没有这么好的福利啊!”“真是一届好过一届。”的感叹。这些都是我们当初意想不到的。


其实,在教学中,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够帮助这名学生走得更远。因此,我和黄老师都认为这次考察课堂的效果在考察过程之中,而不在最终上交的作业里。学生的绘画技术各有不同,所以我们收到的绘画作业五花八门,有的画得很精美,有的画得很粗糙。这些绘画作业无法用“好”和“坏”来简单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通过切身的体验获取知识比对比绘画技术的高低更有教育意义。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同学们学会了策划外出活动,认识了广东美术馆,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绘画而已。我们从这些作业中发现了学生们对美术馆的“初始”印象:广东美术馆的建筑是绿色的,但在交上来的作业中,同学们都没有用绿色来画美术馆,而是用了所有绿色之外的色彩来描绘。这是否表明美术馆在孩子们的心中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呢?此外,我们还发现,广东美术馆的邻居星海音乐厅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画作的对比,我们发现孩子们留意到了广东美术馆的直线条外形和星海音乐厅的曲线条外形区别。


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组织这样的课堂,我们都觉得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课程教学的效果来说,黄老师认为存在这些问题:课程作业是后来完成的,没能够与参观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参观的时间比较仓促,导致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仔细观察和思考;虽然有志愿者导览员的帮忙,人数突然增加还是导致老师“分身乏术”,无法很好地顾及每一位同学;等等。至于未来是否还有机会把课堂安排到美术馆来,黄老师认为需要根据展览的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日程来决定。

针对初中美术课堂与美术馆的互动问题,黄老师也给美术馆提出了几点建议:
 
1. 希望美术馆方面能够与校方直接沟通,请校方安排车辆接送,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2. 希望能够加强“美术馆课堂”项目的媒体宣传,或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合作,让更多老师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美术馆的信息;
 
3. 希望美术馆能够把艺术带进学校(中学),或者提供基于美术馆资源的教学道具,以便教师用于教学;
 
4. 希望能够邀请艺术家走进学校(中学),走进课堂,让孩子们能够和艺术家面对面。

美术馆课堂是双向互动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学生和美术馆馆员都有所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我了解到中学美术教育和学生外出活动的一些情况,切身体会到老师的需求和难处。在外出活动时,学生的安全始终是学校和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日后策划同类活动的时候,美术馆方面不但要思考如何让同学们走进美术馆,更应该思考如何把美术馆的资源送进学校。美术馆与学校的合作也不能停留在美术馆安排讲解,学校安排同学参观的层次上,而应与国民基础教育课程结合,共同探索更人性化、更具有深度的合作方式。比如说,针对从未来过美术馆的中学生,应该先让他们认识美术馆,知道美术馆是什么;针对已经熟悉美术馆的中学生,则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借助美术馆馆藏资源和展览资源,协助美术教师提升他们的基本审美能力。我相信,以“美术馆课堂”项目为出发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美术馆和学校可以共同探索各种教与学的可能性,让艺术教育走得更远。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供稿:叶小青
摄影:陈彧
2012年12月20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