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之地:张文心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全新呈现
2019年5月7日,“映射之地:张文心作品展”,作为“7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的第九回,在广东美术馆7号厅开幕。

△嘉宾合影

△张文心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作品《内存腐蚀》《踪迹2》,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向张文心颁发捐赠证书
“张文心作为以图像为媒介的创作者,她的创作始终以自己的生活为样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将自身经验放置在更大的尺度上去观察和解读,从而展开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并从中绵延出对时间与超验的思考”, 7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总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如是评价。

开幕式上,王绍强说:“广东美术馆一直以来关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探索,我们特别感谢各位学者的支持,‘七号空间’项目持续吸引社会和学界目光。张文心作为一位八零后青年艺术家,其作品在呈现媒介和创作取向上,都有他们这代人的视野。‘映射之地:张文心作品展’也是七号空间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中的首次影像作品展,我们希望藉此呈现中国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对新媒介的探索与实践,也由此探讨技术图像所再现的世界,如何重构观看与思考方式。”
从初期的独立摄影,至作品中非线性、蒙太奇式结构语言的联结呈现,虚拟幻想的内容叠加,以及三维建模、录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介的融合,张文心始终延续着一条“生成-拓荒-开采-冶炼-合成”的自我挖掘式的艺术脉络,跨越了媒介本身的限制,建构着以过程为导向的知觉体验。
△中山大学教授、批评家杨小彦致辞
中山大学教授、批评家杨小彦也认同青年一代“更关心中间过程”。他在开幕式上表示:“广东美术馆在链接不同时代的视觉经验方面,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当下,新一代的艺术家以影像为重要表达方式;在作品的物质性方面,青年一代与老一代艺术家因此产生重要区别——这说明图像开始流动起来,开始成为一种事实。如果说老一代的作品可称之为广义的图像,那么今天青年一代的作品则是一种流动中的图像,他们更关心中间的过程,以及中间所截获的体验,这恰恰说明艺术正在展现它无限的丰富性。”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胡斌致辞
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则对主题“映射之地”做出诠释,他说:“张文心长期以来多地穿梭,所引发的跨地域心理感受,在作品里得到体现。她把旅行的感受和现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新技术的感受,叠加融合,以一种带有神秘主义的方式,呈现新技术时代的身体感知,这也是‘映射之地’的题中之意。她通过照片、影像、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以及旅行的多地交融之间,相互映射、显影,来呈现身体在多重图像中、多重经验中独特的感受。”
△艺术家张文心讲话
张文心在开幕式最后的致辞中说:“展览汇聚了这两年来我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映射的关系,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其实都是在围绕相似的中心,进行着镜面一样的相互反射。我也非常期待大家参与到这次展览中来,从而让这种映射可以继续地反射下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开幕式嘉宾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七号空间项目总策划、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中山大学教授、批评家杨小彦,本次展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可,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黄俊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黄边站策划人李筱天,OCAT深圳馆研究员陈柏麒,七号空间艺术家林芮襄。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张文心(Wenxin Zhang)艺术家,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MFA),曾于美国和中国举办个展,并广泛参加国内外展览与驻地项目。曾获马格南基金会、徕卡、BJP、三影堂等多所机构的奖项提名。
部分参展作品
△张文心,《朝》, 高清彩色有声录像,15分26秒, 2019年

△张文心,《异水》 ,高清彩色有声动画,2分4秒,2019年

△张文心,《瀑布》,高清彩色有声录像,4分15秒,2019年

△张文心,《夕》,高清彩色有声录像,7分, 2019年

展览信息
展 期:2019年5月7日 - 5月24日
展 厅:7号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总 策 划:王绍强
策 展 人:胡斌
展览统筹:邵珊
项目负责:黄亚群 朱颖
展览设计:袁喜明
媒体推广:涂晓庞 潘玮倩
公共教育:刘端玲
视觉设计:李漾
推广策划:涂晓庞 潘玮倩
采访撰写:潘玮倩 曾睿洁
编辑 / 摄影:刘丹妮

△嘉宾合影

△张文心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作品《内存腐蚀》《踪迹2》,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向张文心颁发捐赠证书
“张文心作为以图像为媒介的创作者,她的创作始终以自己的生活为样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将自身经验放置在更大的尺度上去观察和解读,从而展开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并从中绵延出对时间与超验的思考”, 7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总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如是评价。

△七号空间项目总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开幕式上,王绍强说:“广东美术馆一直以来关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探索,我们特别感谢各位学者的支持,‘七号空间’项目持续吸引社会和学界目光。张文心作为一位八零后青年艺术家,其作品在呈现媒介和创作取向上,都有他们这代人的视野。‘映射之地:张文心作品展’也是七号空间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中的首次影像作品展,我们希望藉此呈现中国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对新媒介的探索与实践,也由此探讨技术图像所再现的世界,如何重构观看与思考方式。”
从初期的独立摄影,至作品中非线性、蒙太奇式结构语言的联结呈现,虚拟幻想的内容叠加,以及三维建模、录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介的融合,张文心始终延续着一条“生成-拓荒-开采-冶炼-合成”的自我挖掘式的艺术脉络,跨越了媒介本身的限制,建构着以过程为导向的知觉体验。

中山大学教授、批评家杨小彦也认同青年一代“更关心中间过程”。他在开幕式上表示:“广东美术馆在链接不同时代的视觉经验方面,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当下,新一代的艺术家以影像为重要表达方式;在作品的物质性方面,青年一代与老一代艺术家因此产生重要区别——这说明图像开始流动起来,开始成为一种事实。如果说老一代的作品可称之为广义的图像,那么今天青年一代的作品则是一种流动中的图像,他们更关心中间的过程,以及中间所截获的体验,这恰恰说明艺术正在展现它无限的丰富性。”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胡斌致辞
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则对主题“映射之地”做出诠释,他说:“张文心长期以来多地穿梭,所引发的跨地域心理感受,在作品里得到体现。她把旅行的感受和现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新技术的感受,叠加融合,以一种带有神秘主义的方式,呈现新技术时代的身体感知,这也是‘映射之地’的题中之意。她通过照片、影像、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以及旅行的多地交融之间,相互映射、显影,来呈现身体在多重图像中、多重经验中独特的感受。”

张文心在开幕式最后的致辞中说:“展览汇聚了这两年来我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映射的关系,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其实都是在围绕相似的中心,进行着镜面一样的相互反射。我也非常期待大家参与到这次展览中来,从而让这种映射可以继续地反射下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开幕式嘉宾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七号空间项目总策划、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中山大学教授、批评家杨小彦,本次展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刘可,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黄俊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黄边站策划人李筱天,OCAT深圳馆研究员陈柏麒,七号空间艺术家林芮襄。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张文心(Wenxin Zhang)艺术家,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MFA),曾于美国和中国举办个展,并广泛参加国内外展览与驻地项目。曾获马格南基金会、徕卡、BJP、三影堂等多所机构的奖项提名。
部分参展作品


△张文心,《异水》 ,高清彩色有声动画,2分4秒,2019年

△张文心,《瀑布》,高清彩色有声录像,4分15秒,2019年

△张文心,《夕》,高清彩色有声录像,7分, 2019年

展览信息
展 期:2019年5月7日 - 5月24日
展 厅:7号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总 策 划:王绍强
策 展 人:胡斌
展览统筹:邵珊
项目负责:黄亚群 朱颖
展览设计:袁喜明
媒体推广:涂晓庞 潘玮倩
公共教育:刘端玲
视觉设计:李漾
推广策划:涂晓庞 潘玮倩
采访撰写:潘玮倩 曾睿洁
编辑 / 摄影:刘丹妮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