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 资讯 / 2019

在春雨中看《春雨》——黄文波作品回顾展和他的百件捐赠

4月16日的广东美术馆迎来了《春雨》。是日,“春山沐金田——黄文波作品回顾展”开幕,100余件优秀作品捐赠给广东美术馆。当黄文波的儿子黄斌,从馆长王绍强手中接过捐赠证书时,久违的阳光突然洒落,与开幕式大堂之上那春山沐金田几个字,产生了温暖的呼应。
 
黄文波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画布之上,美好和亲切,满溢而出。通过呈现生活细节的美感,以个人记忆唤醒集体记忆,是他四十多年的创作准则。“无论是早期的苗寨主题创作,还是之后前往广州美术学院任教,黄文波的创作都延续着旺盛的艺术活力,朴实的创作题材贯穿了其整个艺术生涯”,在展览前言,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如是说。
 
△春雨  90cm×120cm 布面油画 1962年
 
“始终给予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
 
如今,在广东美术馆展厅,他当年享誉全国的油画作品《春雨》,正静待观众。这件创作于学生时代的油画,刚一问世就赢得多方关注,先后见诸《美术》《人民日报》等杂志报刊,成为其油画艺术创作的里程碑,并在2006年入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50件经典作品”。
 
穿越过五十多年的时光,《春雨》依然能给当下以感动,还有同场展出的《早春》《冬暖》《金铺苗岭》等,同样以明快用色、豪放笔法,调动起人们对淳朴的追忆和对情愫的重温。这种情愫超越了艺术家的“小我”,在“大我”的观看之中引起共鸣。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唯有关怀,最能共鸣。因此,王绍强在开幕式上这样说:“黄文波先生的创作扎根于人民,始终给予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他同时对黄文波家属表示衷心感谢,“他们在此次展览中捐赠黄文波先生的作品100余件,对广东美术馆进一步研究和展示近现代美术具有重要意义。黄文波先生作为美术教育家,长久以来更是为广州美术学院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梳理、回顾和呈现黄文波先生的艺术生涯和成就。”
 
“让这些优秀作品一代代传承下去”
 
△黄文波在创作《卧躺的女模》,1987年
 
△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梁明诚致辞
 
“我与黄文波是老同学,我们一起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度过了非常宝贵、友好的时光。那时他话不多,总是埋头画画,但是他内心的想法却很丰富。直到他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他的才能也终于开花结果,他创作的《春雨》得到了全国美术界的肯定,并成为当时油画领域的标志性创作,希望通过此次回顾展能让这些优秀作品一代代传承下去。”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梁明诚在开幕式上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许以冠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许以冠则表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自创立以来到今天,有如此大的发展,与黄文波先生分不开。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余,创作了很多大幅的主题性作品,回忆起来历历在目。我们当下,正需要像黄文波先生那样能够表达生活、表现人性之美的作品。”
 
真切“书写”苗家祖祖辈辈的快乐
 
黄文波的儿子黄斌似乎在父亲留存下来的手稿里,看到了更为本质的东西:“‘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父亲朴素的艺术追求里,悟到了这样的哲理。”
 
△艺术家黄文波的儿子黄斌讲话
 
这次展览不仅是单纯的作品呈现,更像是一种带有温度的诉说,黄斌在筹备展览过程中感触很深:“我作为家属,初衷是在父亲逝世十周年的时候为他办一个纪念性质的展览,展现父亲最真实的一面。他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一生都离不开画笔和他钟爱的美术教育事业,而让我最感动的是他朴素的对人性的关怀,为此他画了大量的素描手稿并保存了下来。父亲的画作真真切切是以一种人文学田野的考察态度在‘书写’苗家祖祖辈辈的快乐和痛苦,以及深山老林的时代变迁。自1963年踏上广西的大苗山(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始,一直到生命终结前一刻,他的画笔都在围绕这一延绵不绝的主题。”
 
△小姑要出嫁素描 110cm×190cm  纸本木炭 1984年
 
也许正是对父亲艺术价值的深切理解,让黄斌感到了某种保存和传承的责任。开幕式上,他向广东美术馆捐出了包括《冬暖》在内的100余件黄文波作品。
 
△冬暖 120cm×178cm 布面油画 1984年
 
在手稿与正稿之间的流动中还原创作
 
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围绕黄文波的创作手稿与正稿之间的关系纵向展开。在100余件作品和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中,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创作节点和教育生涯,都生动地铺陈在观众面前,仿佛具有了流动的生命力。
 
“在比对黄文波作品的正稿与手稿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家从构思到完成的心路历程。反复推敲,会发现画面里,人物的姿态及景物的描绘都进行过反复斟酌和调整,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家是如何通过一遍遍草稿修改来不断深化和完善主题,将真情实感融入画中,从而完成了一系列释放内心美好愿望的作品”,王绍强说。
 
△《金铺苗岭》  98cm×200cm 布本油画 1981年
 
△《金铺苗岭》手稿
 
△《金铺苗岭》手稿
 
“为什么要做文献研究、做图的研究?就是希望还原作品诞生时的氛围。”开幕式后,中山大学教授、批评家杨小彦进一步表达了他的观点。他从中引申出美术史研究的两个原则,“一是讨论过去的美术作品,要还原当时诞生的气氛,否则就会误读。二是美术史更看重的是历史。如黄文波,他的这些有影响的作品,就成为历史的记录。特别是美术馆,美术馆应该是最后历史的收藏地。”在美术馆中观看如此具有历史感的展览,你就会感受到,“这是你的前提,哪怕今天你的趣味变得和那时候很不同,但你都是从那时候走过来的。”
 
特定时代的感受塑造了特定时代的美和趣味,黄文波把那个时代消融了“小我”的“大我”,通过他严谨而又奔放的技艺,在画布之上呈现并传承至今;同时,他对唯美的追求,对自我的探索,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学院执教生活中,继续以新的作品面貌出现。这个相对完整的艺术追寻轨迹,在广东美术馆三楼的10、11、12号展厅中,正为观众次第呈现。
 
△《早春》 118cm×81cm 布面油画 1989年
 
△《早春》手稿
 
△《早春》手稿
 
【开幕式出席嘉宾】
 
△嘉宾合影
 
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老艺术家郭绍纲及夫人高志女士,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老艺术家梁明诚,原广东画院院长、老艺术家王玉珏,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老艺术家梁器奇,原广州美术学院书记杨珍妮,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潘行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原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尧,原深圳美术馆馆长裴建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老艺术家:曾松龄、陈杰雄、黄力生、邝声、梁海娇、陈仲光、张家祯、尹秋生、王建国、陈建中、刘露微、黄奇士、杨祖荫,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国昌,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驹,中山大学教授、批评家杨小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正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陈瑾,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许以冠,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校长丁松坚以及艺术家黄文波的儿子黄斌。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黄文波(1941-200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后于广西从事群众艺术工作,1984年调回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副主任、系党支部书记。
 
展期:2019年4月12日-25日
展厅:10、11、12
策  展  人:王绍强
主      办:广东美术馆
展览统筹:邵    珊
项目负责:姚小菲 潘庆森
展览协调:黄海蓉
展览陈列:袁喜明 方坚明 苏利民
视觉设计:another design
新闻推广:涂晓庞 潘玮倩 曾睿洁 刘丹妮
藏品管理:梁    洁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