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广东美术馆将推出“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主题展览。300余件油画、中国画、版画、摄影、宣传画及雕塑作品将展出。虽然展览以“甲午战争”为引子,但其实是一次对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的梳理,意在呈现甲午战争后的120年里中国社会的变革。
“文革”中人物画创作讲求“高大全”、“红光亮”。梁照堂、李醒韬创作的《我爱万泉河》却罕见地吸取了印象派对光影的处理方法。
南都讯 记者颜亮 8月15日,广东美术馆将推出“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主题展览。300余件油画、中国画、版画、摄影、宣传画及雕塑作品将展出。虽然展览以“甲午战争”为引子,但其实是一次对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的梳理,意在呈现甲午战争后的120年里中国社会的变革。
300余件作品“以图证史”
“这次展览是文化部‘2014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入选项目。”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介绍说,今年适逢甲午战争120年,本次展览具有深厚学术历史视野,希望能“以图证史”。如此大规模地展示反映社会发展历程的馆藏品,在广东美术馆尚属首次。罗一平说,展品涵盖全国众多著名艺术名家作品,但更多选择了广东本地艺术家作品,希望能突显广东美术馆的区域关注。
展览共分为三大主题,一层展厅展示一个主题。一楼展厅主题为“雄关漫道真如铁(1894- 1949)”,从邓耀明创作的《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开始,分为“雄狮渐醒”、“走向共和”、“建国大业”和“保卫黄河”四大部分。二楼展厅则以“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1976)”为题,展出了1949年后,社会主义改革到改革开放的故事。而三楼展厅则以“乘风破浪会有时(1978至今)”为题,由“真理的标准”、“春天的故事”、“多元状态”三部分组成。在这一部分,广东美术馆在广州三年展中系统收藏的诸多当代艺术作品也将集体亮相。
“红光亮”之外的作品
在本次展览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文革’中的广东美术”开辟了专门板块。“这一时期,全国美术万马齐喑,但唯有广东美术一家独秀,当时岭南画家表现突出。”罗一平说,当时全国美术陷入一片“红光亮、高大全”的样板模式中,唯有广东画家坚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将法国印象主义的外光、逆光的跳跃性等色彩运用在表现一群洋溢着青春单纯气息的知识青年的绘画中,用冷色调处理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风,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而造成这种独特性的原因,在罗一平看来,主要是因为广交会的原因。即便在“文革”时期,广交会依然照旧进行,因而需要绘制大量巨型政治宣传画。据广东美术馆资料显示,政府也因此承担了很多接待外宾的任务,广州几家大宾馆都需要高水平美术作品来展示国家文化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下放的老艺术家得以“回城”创作,年轻画家也得以在广州画宣传画、创作配合政治形势的作品,在夹缝中得以生存。
展览中还将有20余张“文革”十年的广东宣传画首次展出,岭南艺术的人性、生动和富有激情的一面使得这些宣传画成为“文革”十年宣传画史上的奇观。
用文献、电影立体再现历史
据罗一平介绍,在展览展出之余,广东美术馆还将用更立体的方式来展现120年间的社会变迁。其中便包括有特色馆藏文献展,届时将展出历史文献图书约200件。其中有多种珍贵善本文献,让观众可以看到许多以往只能在历史书上的插图原件,同时也将展出首批披露鲁迅的亲笔手稿。据罗一平介绍,其中部分文献已经扫描到平板电脑中,观众可以在现场用现代化工具翻阅这些文献的具体内容。
100部经典电影也将同期放映,7月26日,首映式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1962),之后还将播放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老电影,馆方希望能借此与展览和文献互动。整个“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展将一直持续到9月20日。
[艺术中的“文革”]
海燕与万泉河
潘嘉俊创作于“文革”中期的《我是海燕》(图3),梁照堂、李醒韬创作的《我爱万泉河》(上大图),是从文学作品《海燕》与红色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中取材。《我是海燕》在绘画技巧上渗入“冷灰色调”;《我爱万泉河》大胆借鉴法国印象主义的外光、逆光的跳跃性色彩运用,表现一群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知识青年。这种方式当时在国内可谓绝无仅有。
唯美、人性的肖像
李仁杰创作的《点点滴滴记心头》(图2),画面的背景是一片宁静夜空,主人公是充满人性光辉的女护士。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狠批“封、资、修”的特定历史时期出现这样唯美的作品非常难得。
电影院一景
《新片上映》(图1)是关则驹在1976年年初粉碎“四人帮”前夕创作的作品,呈现电影《创业》在广州东山电影院上映时的情景。后四人帮”开始批判电影《创业》,画作中海报栏里一度换为《红灯记》。“文革”后恢复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