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开幕 三十年新旧作的隔空对话
录入时间: 2015-10-20
广东美术馆正在展出“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
“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开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先生、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启明先生以及众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等嘉宾来到开幕现场
艺术家苏新平在开幕式上发言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0月18日下午,“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黄专担任学术主持,在广东美术馆以及风眠艺术空间展出苏新平1986-2015年的作品,既呈现《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木桩与马》《宁静的小镇》等早期作品,同时亦有《荒原》《八个东西》《表情》等近作。展览试图通过将早期版画作品与近期风景作品穿插在一起展示,在新旧作品的隔空对话中,呈现苏新平三十年来的艺术创作脉络,并以此作为创作历程的对照。值得一提的是,苏新平一批创作于2011年的纸本铅笔画,亦在展览中首次露面。
苏新平与艺术家方力钧、张晓刚、范勃及策展人俞可、徐钢等嘉宾合影
靳尚谊先生在展览现场与嘉宾们交流
栗宪庭与隋建国在展览现场交流
嘉宾刘小东在展览现场与风眠艺术空间总监姚远东方合影
在学术主持黄专看来,苏新平的艺术大多是源自于关于记忆问题的思考,其艺术中个人时间与历史时间的关系不仅体现为内在与外在的抗争,还体现为现在时的“我”与过去时间中“我”的循环往复的对话。
左起:深圳文联副主席梁宇、美术批评家栗宪庭、艺术家苏新平与方力钧
艺术家范勃在展览现场与嘉宾交流
艺术家苏新平在展览现场与嘉宾合影
黄专在展览前言中如是写道:“在苏新平众多人物肖像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种人,即仪式中的人,无论是在某种内在秩序中生活的牧民、牲畜,还是在物质和资本趋动下躁动不安的人群,甚至一个手势,都被他戏剧化地定格成某种高度紧张的片断,在一个快速的时代里,他尝试着用画面降低这种速度,甚至企图使它们在瞬间中凝固起来,就像一种仪式、一个默剧舞台或是一段动态的影像截屏。最后,这种历史与记忆的冲突被他带入到超历史的风景之中,使风景也具有了这种人般的仪式感……但这时的风景已无法回到早期的宁静,而像是一种万劫不复的宿命。在被他自己称为‘心象风景’的系列作品中,图像如同作品标题一样被高度抽象化,并被赋予了一种音乐性的节奏,风景在这里作为一种新的喻体具有了另一种启示性的意义:它们从远古中混沌的火的意象一直到现代人的梦魇幻觉。”
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而在苏新平自己看来,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三十年,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和回归自我的过程,八十年代对于他来说是“个人很无奈的时期”,因为要独自面对整个世界,与世界是相互抗拒的;1993年到2005年前后,是个人外在化的时期,离开了自身的状态,2005年之后是寻找到自我和回归自我的时期,回归到一种很自然的状态。苏新平在谈到《风景》系列的创作时表示:“直观地说,我的风景不是现实的风景,它是人文风景、社会风景或者是心理风景,从语言角度讲风景也可以是人、静物,边界是不存在的,画人也是风景。”
风眠艺术空间展览现场
在广东美术馆展厅中,展览还设置了一些提示性的意象,引导观者去窥探画面背后艺术家的心理世界,体会苏新平艺术中的象征特质。另外,在连接四个展厅的通道中摘取了艺术家阅读过的一些文字,如艾略特的《荒原》和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这些诗句不是对苏新平艺术的平行解释,而是一种文字性象征意象与图像性象征意象间的相互补充和印证,它们对苏新平艺术的作用就像希腊神话寓言、犹太教的神喻或是保罗·策兰的诗歌对基弗作品的作用,这个语言的世界与他的图像世界息息相关关,它也使苏新平的作品始终处于神话与现实、人文史与自然史、理性与感知世界、语言与图像间的互释状态。
据悉,此次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展厅将展至2015年10月31日,在风眠艺术空间将展至2015年12月31日。
以下为部分参展作品——
《无题1号》 330×320cm 纸本色粉 2015年
《擦笔纸堆》 高260cm
《风景》300×14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 风景》 手稿 20.3x48cm 纸本铅笔 2011年
《表情-2》56×56cm×19 纸本、木炭条 2014年
《八个东西11号》 3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62×50cm 1989年
《对话》 50x65cm 石版 1990年
《宁静的小镇之二》52×69cm 石版 1991年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金秋十月第一天,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