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法国人镜头下的百年中国《经济观察网》

录入时间: 2014-06-07

导语:这些第一次在中国亮相的照片,是让中国人通过法国摄影师们的镜头重新回顾中国历史的一次好机会。

  经济观察报 Agnes/文从法国摄影师奥古斯特、谢阁兰、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到马克·吕布和阿兰等摄影家,从1844年至今一百多年里,百余幅记录法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的作品,用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示的不仅是百年中国变迁,还有那些历史在时光冲刷之后的鲜活记忆。这些法国人当初作为士兵、外交官或是旅行者到中国,但他们却用自己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中国不同时代的变迁。摄影展由蓬皮杜艺术中心摄影部主任阿兰·萨雅格策展,展出了当年法国人试图通过摄影来记录他们对中国的理解。这是一种混合了知名和鲜为人知故事的镜头叙事方式,像一首娓娓到来的慢歌。发现中的中国、第一批履职的外交官眼中的中国、旅行途中的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或者当代中国,千面的中国在本展览中同时向中国和西方观众呈现。活动主办方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称,这些第一次在中国亮相的照片,是让中国人通过法国摄影师们的镜头重新回顾中国历史的一次好机会。

  比如展览中有一幅摄于1967年的作品记录了那个年代某个族群的年轻人,和很多记录红卫兵狂热群体影像的惯常历史照片不同的是,这张照片记录了一个年轻的女红卫兵,穿着当时时兴的长靴,正朝气蓬勃地走在从天津到北京的大道上,在她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和秋冬时节的树木。因照片年代关系造就的迷离色泽和影像记录中的历史感,让这张作品在平静的叙事风格中透露出一丝温和下“狂热风暴即将莅临”的汹涌历史感。这张被命名为“long walks”(漫长的步行)的照片作者是Solange Brand(索兰·布朗德),1965年到1968年之间,她在法国驻北京大使馆担任秘书一职,刚来中国时还不到20岁。工作之余,她用一个女人的视角记录下了当时的所见。这样记录了摄影者和中国某个特定时期记忆的照片,在本次展览中还有很多。

  奥古斯特·费朗索瓦(Auguste Francois)(1857-1935)中文名字方苏雅。他曾担任法国驻中国龙州、云南府的领事。和中国当时上层社会颇有交集的这位外交官员摄影家,曾穿着清朝官员服饰头顶官帽给自己自拍。在1904年他结束中国的任期回到法国之后,结婚并隐居乡间。展览中有一张他当年用摄影器材为自己和清朝将军的自拍像,摄于1900年。这位方苏雅是一位旅行和摄影爱好者,他在地形险峻的中国西南山区游历了许多地方,拍摄了上千张照片,系统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1989年,方苏雅拍摄的照片曾在欧洲巡回展出,并出版《领事的眼光》画册,从广西提督到中国大户人家的女佣到妖冶的“裹小脚”的滇戏男角,在当年引起过不小轰动。

  那么,为何时间点是从1844年开始呢?1839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和达盖尔发明摄影术,法兰西学院当年8月向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发明,并将其命名为“达盖尔法摄影术”,标志着世界摄影技术的正式诞生。5年后,也就是1844年,法国海关官员带着发明不久的摄影器材,乘船来到中国。从那时起,晚清时代中国的建筑和风貌开始进入法国人的视野。在当年的海关官员日记中,还把在中国的经历记载下来,使得这些照片有翔实的文字佐证。

  从最早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开始,那些作品距达盖尔先生的发明被法国政府公布于世仅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后追溯,参观者会看到来自法国最有名摄影集的作品。展览作品的选择过程中也力求多样,既有黑白老照片,也有大尺寸彩色照片,既有学术研究的作品,也有偶然的抓拍。从带有主观视角的黑白纪实影像到彩色现代建筑摄影,从一些人物摆拍图片到旅行影像,从深奥的学术研究到自发随意的探索,这一切都是为了诠释法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此次展览除了北京之外,还将在深圳、广州、武汉和昆明举办。法国驻华大使白林说:“通过摄影,法国人表现出他们眼中的中国,而这些照片也展现了百年来法国人的中国情结。”

链接:

策展人

阿兰·萨雅格(AlainSayag):蓬皮杜艺术中心摄影部主任。

  “2014中法文化之春”于4月11日至7月10日在中国的40余座城市举行。今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本届“中法文化之春”将邀请近1000名艺术家为超过100万观众献上一系列文化盛宴,活动门类涉及电影、戏剧、舞蹈、音乐、视觉艺术和新媒体艺术。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