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一身三老话姜今《羊城晚报》

录入时间: 2013-08-20


映日荷花别样红 姜今

  □仆任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初,在杰出美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姜今先生《从艺五十年展览会》的留言簿上,水彩画大师王肇民教授曾写道:“姜今同志的画与关山月同志、黎雄才同志的画,可以合称广州国画界三老”。   

  素以刚正耿直著称的王肇民先生从不轻易赞人,但对姜先生评价之高,真可谓“一语惊人”矣!但言出有因,誉之有据。八十多岁的人赞许七十岁的人,恐怕不是客套吧?

  我为什么说“一语惊人”呢?姜先生不仅是国画界的一老,在全国工艺美术界中也是一老,在舞台美术界更是一老,他的自身就包含了三老,怎么不令人“惊”叹呢?

  姜先生能在不同的艺术中,将美学融会贯通而又独辟蹊径,所以他敢于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例如他认为“中国画的似与不似都不是艺术的本质”,这就包括了绘画史一千多年来所争论的问题,也包括了对石涛的“不似之似”、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论点,进行毫不含糊的批评。他重视笔墨、传统、意境,但又强调“离形得似”,他认为“艺术是醇酒,麦子和高粱并不是酒,画麦子和高粱似与不似都不是艺术的本质,创作不是为索取麦子和高粱,而是为了醇美的醉人的酒”。这一论点,解决了艺术的对象与目的的问题。

  在早年于杭州国立艺专图案系学习的时候,他一方面从雷圭元先生学习图案,一方面又从潘天寿先生兼攻中国画,同时也对八大山人一脉的传统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因而他的风格既富于传统又具有浓郁的装饰风味。姜先生常言:“中国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山水花鸟,而是为了人,画人的思想感情”。他十分注重绘画意境的提炼,反对自然主义的“模真”。他所独辟的“均势与新奇结合,化险为奇而复归和谐”的蹊径,归根结底仍然是在意境上立脚。

  看姜先生的经历,他搞国画,就“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他人脚后行”(宋·戴复古),创出了自己的国画风格,写出名著《画境》,开辟中国画“构图学”的捷径,突破了一般化“构图学”的形式概念框条。他教图案课,编写了《图案》一书,探讨了传统及现代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技巧和实用的价值观念。调他去话剧团,他就著《舞台美术研究》,系统地阐述舞台美术的创作规律,成为新中国较早的舞美论著。调他去电影制片厂,他就在电影的美术设计实践中,撰写《银幕与舞台画面构思》,探讨银幕美术设计如何能使典型人物在更好、更典型、更完美的时空环境中得到塑造。请他教工艺学,他又写了《设计艺术》和《打散构成》,针对现代科学、工业、生产、商业经济和发展,从美学、工效学、心理学等方面,论述了现代设计的艺术思维和构成理论。他还率先开设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打散构成》等课程,用自编的讲义填补了当时全国在这方面的空白。请他转到美术教育系任教,他又提出了“多能一专”的教学思想,使师范美术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他还以严格的教学带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使年轻人很快地创出了成绩,评上高级职称。

  “干哪一行爱哪一行”是庸才;“干哪行专哪行”是中才;“干哪行成就哪行”是奇才。姜今先生,奇才也,殊为难得,在美术界更是少见。
  有人开玩笑说:“姜老什么艺术都会,就不会一种‘公关艺术’。门上贴张字条曰‘不在家’,‘躲进小楼成一统’去了!所以他鲜为人知。”
  是的,过去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现在有人知道了,重视了!

  链接
  姜今(1923-2007),湖南醴陵人,早年毕业于杭州市国立艺专,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国画教研室、工艺教研室主任。
  “此身真在画图间——姜今画展”于2013年8月9日至26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