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弓的“三把锄头”
录入时间: 2013-10-28
小雨/文
原弓的新装置作品《以艺术的名义圈地》最主要的部分是绘制在十几米高镜子上的、来自北川的三把农具。显然从《摆上神台的灵魂》、《除夕》到《与声512—东风》、《红帘512》再到最近的《摇钱树》,原弓的作品始终与2008年的那场灾难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与这一事件有关的口罩、废墟、汽车、标语、农具……则成了他装置作品中最主要的元素。当然如果回顾艺术史我们就会发现,自杜尚以来,将现成物作为艺术品的手法已经非常普遍了,然而在这一模式之下,展现出自身独特性的作品却并不是非常多,而像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那样具有明确所指的作品更是难得一见。
而对于原弓,他所关注的实际上是所选取的现成物背后的语境和其所能带给观者的思考空间。在这一点上他是有独特意义的。就《以艺术的名义圈地》中的农具而言,它的具体语境是在灾难之后农民失去土地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下,农民可以出卖农具,而获得微薄的回报,但同时这也预示了农民生计和前途的不可知,和其自身生存根基的动摇。
然而,这种情况实际上又不仅仅发生在“北川”,这个产生了巨大灾难的地方。从本质上看,它又是具有普遍性的。面对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不能继续依靠在土地中的劳作获得立身之本,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进而去寻找新的生存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之中他们是迷茫的、无助的甚至是被愚弄的。在北川,人们只关注灾民们当时的生计。然而,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他们有着怎样的要求?他们的权益在哪里?他们的未来又在何方?……这些几乎是被忽略的。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面对的实际上是同样的问题。
显然《以艺术的名义圈地》中的农具本身是具有高度复杂性的,观者只有在对农具的具体情境、内涵以及中国的现实有着深刻感悟的前提之下,才能真正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互动,而这一作品的价值,实际上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之中才能得到实现。
从立场上看,原弓显然是中立的。他没有在作品中展现出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他以一种近乎于考古报告的方式,将所关注的事件和物品展现在大众面前。事实就是这样,如何评价它?观众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显然在这一点上,他将自己与现代主义的、追求自我表现的艺术家们拉开了距离。而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一种“文本”,作品的具体语境和意义代替了艺术家主观感受的肆意挥洒。
在我看来,这就是原弓对于艺术作品的追求,即将具有明确内涵和语境的现成物品,以一种具有深度的艺术方式展现出来,并以此传达出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而在这一过程之中,艺术家既完成了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同时也为艺术本身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讨论空间,进而使艺术走出了自律论的狭隘迷局。
2010年4月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金秋十月第一天,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