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墨发展线索(左正尧)
录入时间: 2011-07-01
一、 广东水墨的定义
1、发展脉络
提起广东水墨,一个无法回避的概念是“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它的特点是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博取诸家之长; 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主要特征;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重要途径;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动力。这四种精神是互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岭南画派”相当完整的体系。
无庸置疑,广东本土的水墨语言因“岭南画派”一脉的学术理想和技法框架,因此,师承上的先天制约或者说学术氛围的地域特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限制了以南粤为学术起点的艺术家们在水墨语言探索中“过分”的离经叛道,这决定了“岭南画派”以降广东水墨画的改良性质。
然而,不安于现状的青年艺术家们终于还是试图在可能的范围内对水墨语言作更加个性化的探索,于是便有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阿龙画会”的出现,该画会主要以广州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和中国画系的学生为骨干。尽管它在举办过一两次小型展览后即无疾而终,但是,其对于广东新水墨在后来的燎原之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中期由李正天、黄一瀚、左正尧、李劲堃等人提出“后岭南”,“后岭南”概念的提出和“后岭南派”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在当时以至当下,“后岭南”都是一个处于激烈争议中的概念。与其说“后岭南”是一个与岭南画坛某种特定技术风格有关的流派,不如说它榜示了此时此地从事中国画尤其是新水墨画创作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人员构成状况及总体探索面貌来得更为准确,或者说,它在准艺术史的层面上为一批直接或间接师承于岭南画派的中青年画家找到一个赖以归属的群体符号。
“后岭南”概念的提出,更大的意义在于提示我们,如何在新时代的创作中体现艺术可贵的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岭南画派"的先驱们穷其一生所执着追求的。确切地说,它并非是对艺术史上某个流派的传承,而是代表了一种普遍存在于广东中青年水墨艺术家创作中的对学术惰性的强烈不满和张扬自我的欲望。这种现象,正是广东新水墨的希望之所在。
2、发展结构图
二、 广东水墨主要艺术家
第一代
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他们都有留学日本的求学背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对西方的学习而日渐强大也影响了在日本留学的的中国留学生。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觉的引进西方对色彩的运用,融通中西,自成一派。
第二代
代表人物有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杨之光为代表及陈金章、梁世雄、叶绿野等。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他们继承了第一代岭南画派创始人的创作精髓,作品气势恢弘,色彩艳丽;而杨之光的作品都利用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美学观念,结合中国水墨的笔墨浓淡关系,创作出不同以往的作品面貌,进一步将岭南画派发扬光大。
第三代
代表人物有许钦松、林墉、陈永锵、王玉珏、李劲堃、张治安、刘书民、许固令、陈振国、王维宝等。许钦松的作品则继承了岭南画派对画面气势的与色彩的经营方法;林墉的作品,坦诚自在地表露着自我与美的契合,他将那丰富的人生理想和美的意识毫不掩饰的呈现大众面前;陈永锵的作品以田园大自然风物为主要表现素材。以讴歌生命为主要内容。表现手段以中国绘画传统为基础,吸纳西方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等艺术养份,构成具有民族意识、时代生活气息以及鲜明个性特色的艺术风格。其风格主要体现为饱满、丰厚、沉雄、强烈和充满律动美感。他们从不同角度继承了岭南画派的创作思路和面貌。
第四代
代表人物有黄一瀚、左正尧、李劲堃及周涌、方土、方向、黄国武、陈新华、林蓝、孙晓枫 李纲、 魏青吉
、陈映欣、卢小根、
肖庆书等。他们不是一个画派团体,而是代表了一种创作方向。黄一瀚的作品延续他对卡通动漫文化的关注,新潮的画面形象,为水墨艺术增加了新的可能性。左正尧的新作《女人灰色1号》,用淋漓滋润的笔墨,借鉴壁画艺术的大体量图式,创造出纪念碑式的视觉效果。反应作者回归人类精神母体的诉求,从侧面批判了消费社会结构下,不断被勾起的欲望对主体的架空;而李劲堃的作品则注重点、线、面与色彩、水墨的交融。画面飘逸流泻、顿挫转折,往复层叠;看似了无头绪,实则把持有度。
他们创作角度不一,却都具有相对清晰的文脉,他们大多都是受岭南画派的教育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与岭南画派枝叶相连的血脉关系。他们虽然在艺术语言与创作态度上与岭南画派某些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但他们更多地是针对当代艺术发展线索为背景来展开个人的艺术探索。是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现状中的南方特色。第几代主要按作品风格取向,不是以艺术家年龄来划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正在广东美术馆新馆...